「战城南」李白  

zhan cheng nan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

赏析:

这首诗由李白所作,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并融入个人的现实思考,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连年征战带来的苦难。唐朝边境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惨烈景象,表达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并抒发了强烈的反战情绪。

第一段: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去年在桑干河源头征战,今年又转战葱河之畔。曾在条支海的波涛中洗过兵器,也曾在天山的雪原上放牧战马。征战千里不止,士兵们都已经疲惫衰老。
诗人以时间和地点的转换,突出了战争的持续性和无尽的迁徙,展现了战火绵延不绝的悲剧现实。同时,通过广阔的地理范围,展现战争的规模之大,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第二段: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匈奴人以杀戮为生计,自古以来,战场只留下白骨遍地的黄沙荒原。秦朝修筑长城以防胡人侵袭,而汉朝时烽火仍在熊熊燃烧。
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指出战争的延续性和历史的循环往复,强调边境战事自古以来未曾停息。战争不仅造成白骨累累的荒原,也使得朝代更迭之间依然烽火不熄,这种现实让人深感悲哀和无力。

第三段: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边塞烽火燃烧不熄,战争永无止境。战士在野战中死去,战败的战马仰天悲鸣。乌鸦与老鹰啄食战士的肠子,衔着飞上,挂在枯树枝上。士卒的尸体堆满荒野,而将军最终也徒劳无功。由此可见,兵器是凶险的东西,圣人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会使用。
诗人用强烈的视觉冲击描绘战场的惨烈景象,战败者的哀鸣、死者的尸骨、枯树上挂着被啄食的残肢,无一不在展现战争的恐怖。最后,诗人以哲理性的总结,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强调兵器乃是凶器,只有圣人才能克制使用,点明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整体赏析:

全诗以战争为主题,通过描写连年的征战、战场的惨烈以及历史的无休止战争,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厌恶和批判。诗歌在描绘战争场景时充满悲壮色彩,既有具体的战事描述,也有深刻的议论,使整首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实意义。最后以哲理性的总结,点明兵器的危险性,揭示战争的无奈与悲剧,突出了诗人深刻的反战思想。

写作特点:

  1. 句式多变,节奏感强:诗中交替运用三言、五言、七言、九言,使诗句灵活多变,增强了表达力度。
  2. 历史与现实结合:诗人将秦汉与唐朝的战争并列,使读者深刻意识到战争的历史性和持续性。
  3. 画面感强,意象生动:以“败马号鸣”“乌鸢啄人肠”等具体描写,让战场的血腥与惨烈真实可感。
  4. 议论深入,批判有力:不仅描绘战争场景,还直接表述战争的危害,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

启示: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提醒人们思考战争的代价。诗人通过对士兵无谓牺牲和将军徒劳无功的描绘,强调战争最终只会带来毁灭,而真正的智者会避免战争,尽可能维护和平。这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现实的反思,也是对人类战争历史的深刻批判,对于当今世界仍然具有警示意义。

关于诗人:

Li Bai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

Total
0
Shares
Prev
「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  
ku xuan cheng shan niang ji sou

「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李白 赏析:

Next
「越中览古」李白  
yue zhong lan gu

「越中览古」李白  

「越中览古」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