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卫八处士」杜甫

zeng wei ba chu shi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杜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时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因战乱辗转各地,与故人卫八处士二十年后重逢,写下此诗以抒发人生聚散无常、故人重逢的喜悦以及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一联:“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难得相见,就像参星和商星一东一西,永不相逢。今晚是什么特别的日子,竟能与你共赏灯下的烛光?
诗人以参商二星比喻人与人之间聚少离多,感慨重逢的难得。“今夕复何夕”以反问的形式突出了与故人重逢的喜悦,情感真挚而深切。

第二联:“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人生的青春年华有多少呢?如今我们都已双鬓斑白。旧友之中竟有一半已经离世,消息传来令人惊呼,内心悲痛不已。
诗人感叹时光匆匆,二十年过去,昔日年少意气风发的两人,如今已两鬓染霜。更令人痛心的是,探问旧友竟多已故去。诗人以“惊呼”刻画悲痛欲绝的情感,直白质朴,倍显真切。

第三联:“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竟还能再次登上您的家门。当年离别时你还未婚,如今儿女竟已成行。你的儿女彬彬有礼,笑着恭敬地向我问候,打听我来自何方。
诗人以“焉知”抒发意外重逢的喜悦,并通过对友人子女成长的描写,表现时光流逝之快。子女“怡然敬父执”的表现,更反衬出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与不舍。

第四联:“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彼此的问答还未尽兴,你便催促儿女赶紧摆酒设宴。夜里冒雨剪来鲜嫩的春韭,端上新煮的黄米饭热情款待。你感慨相见太难,于是接连痛饮十多杯酒。
诗人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故人重逢的温情。春韭、黄粱虽平凡,却饱含友情的真挚;“一举累十觞”则描绘了友人对诗人的盛情款待。

第五联:“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十多杯酒也未让我沉醉,只因我感念你深厚的情谊。明日一别,山岳阻隔,世事渺茫,实在难以预料未来何时才能再见。
这两句以“十觞亦不醉”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意犹未尽;而“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以充满惆怅的余韵收尾,点明人生聚散无常,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忧愁。

整体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前半部分感叹人生聚散不定、友人离世之痛;后半部分转而表现重逢的欣喜与温暖。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惊呼热中肠”的悲痛与“共此灯烛光”的欣喜相映成趣,情感真挚自然。末尾以“世事两茫茫”点出战乱中人们前途未卜的惆怅,更增添全诗的沉郁氛围。

写作特点:

  1. 对比鲜明,情感强烈:诗人用“参商”喻别离,以“灯烛光”写重逢;以“少壮”写昔日之美好,以“鬓发已苍”写眼前之凄凉,构成鲜明对比,情感层层递进。
  2. 白描手法,细节感人:全诗多用平实的语言,借助“春韭”“黄粱”等日常事物,真实再现了老朋友的温情与亲切。
  3. 寓情于景,意境深远:以“隔山岳”喻地理阻隔,以“世事两茫茫”表达人生无常,寄托深刻的人生思考。

启示:

这首诗展现了人生无常、聚散难期的感慨,折射出战乱时期人们的无助与无奈,同时也传达了人际关系中深厚的情谊和人性中温暖的光辉。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中那些难以掌控的变数。人与人之间的离别,如参商二星,纵使彼此思念,却往往受命运所阻,难得相见。诗人通过“惊呼热中肠”抒发对逝去旧友的痛惜和无奈,这种对生死离别的感慨,映照着人生短暂、世事多舛的本质。无论是杜甫对“旧友半为鬼”的悲痛,还是对“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忧虑,都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索。

然而,在这份对苦痛的感慨中,诗人也表现出对情谊的珍惜。正是因为人生多离别、世事多无常,重逢显得尤为可贵。诗人与故人重逢后的深情问答、主人亲切地催促儿女端酒备菜、夜雨中剪韭菜、烹黄粱等细节,无不流露出朴实却动人的温情。即便世事不定,人情依然真挚,这正是诗歌最感人的地方。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动荡不安、聚散无常的人生中,友情和亲情是最珍贵的慰藉。当人生风雨无常时,我们更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正如诗人感慨“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真正的情感并非片刻的相聚,而是长存于心的温暖与陪伴。

此外,杜甫在这首诗中对“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哀叹,提醒我们要以豁达和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正因聚散无常,活在当下、把握眼前的幸福,显得尤为重要。无论面对再多的坎坷与阻隔,我们都应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珍惜身边人,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温度。

关于诗人:

Du Fu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Total
0
Shares
Prev
「月夜」杜甫
yue ye du fu

「月夜」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 赏析:

Next
「至德二载…有悲往事」杜甫
zhi de er zai you bei wang shi

「至德二载…有悲往事」杜甫

「至德二载…有悲往事」此道昔归顺, 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 应有未招魂。近得归京邑, 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 驻马望千门。 杜甫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