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释义: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被贬官,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冬赴洛阳。乾元二年(759)春,他从洛阳回华州,与卫八处士相遇。卫八处士未详其名,是杜甫的一位老朋友。“八”指排行第八;“处士”称没有做官的隐居的读书人。据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云:“《唐拾遗记》:公与李白、高适、卫宾相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此当是也。”此诗通过与卫八久别重逢、深情话别的描写,再现了战乱灾荒年月人生聚散不常、会难别易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世事渺茫的人生慨叹。
全诗分四层。第一至四句为第一层: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大处起笔,从人生如参商二星,各在东西,强调相见之难。“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以反诘句衬暂聚之喜悦,是说今夜在灯光下共叙离别之情。
第五至十句为第二层: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从生离说到死别、重逢。记得当年离别时,我们都还是少壮之年,如今却“鬓发各已苍”,成了白头翁了!“能几时”引出对世事、人生变化无常的感慨。再从相互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不料已有一半“为鬼”,不在人间了!于是,彼此惊呼,心中难受!这里与开头的“人生不相见”相呼应,暗示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因为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时局仍在动荡之中。“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诗意一转,承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回到现实中,为二人的幸存于世,为二十年之后的重逢而感到欣慰,同时又透视出深深的隐痛。
第十一至十八句为第三层: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写卫八儿女成行以及盛情款待他的情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写出了二十年的岁月匆匆,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敬父执”以下四句,写卫八的儿女“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已之时,又去摆设酒浆,冒着夜雨剪来春韭做菜,煮出掺杂黄粱的香喷喷的米饭,热情款待,再现了他们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
第十九至二十四句第四层: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喝下十几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谊深长。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写主客畅饮及对世事的感叹。“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在战乱中故人重逢话旧,实属不幸中之万幸,因而心舒气爽,开怀畅饮,一连喝了十大杯酒。杜甫作为客人,有感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是十杯不醉。末二句写今夕之盛会,自然引起明日别离之伤悲,故云:“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从感叹相见的艰难,叙述重逢的欢悦,惊呼旧友的逝世,喜见世侄的亲热,直至为明日又将离别而惆怅,叙事抒情,次第井然。写情亲切真挚,叙事历历在现。感情回旋起伏,行文抑扬顿挫。前人评此诗“全诗无句不关人情之至”,非常细腻而生动。
关于诗人: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