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桃花潭与汪伦分别时所作。李白在游历桃花潭期间,受到了汪伦的盛情款待,临别之际,汪伦特地前来送行。诗人借这首诗表达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并抒发依依惜别的深切感慨。
第一联:“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正准备乘船离去,忽然听见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诗人通过这一场景,描绘出离别前的突发状况。送别者踏歌而行,使整个场面显得热烈而感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份情谊的惊喜与感动。
第二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即便深达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厚。
诗人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潭水的深度与友谊的深厚相对比,极力渲染汪伦情谊之真挚。这种对比使诗句极富感染力,让人深切体会到友人之间的真诚情感。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场令人动容的送别。前两句从李白的视角写起,表现了送行场面的突然而热烈;后两句则通过夸张的比喻,将汪伦的深情具象化,使诗歌情感递进,达到高潮。全诗短小精悍,情感真挚,读来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诗人通过这一瞬间的描绘,成功地将友情的深厚定格于文字之中,使其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
写作特点: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仅四句,却层层递进,蕴含丰富情感。
- 对比手法,突出情感:以“千尺潭水”比喻友情的深厚,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场景生动,画面感强:踏歌送别的情境刻画,使整首诗充满动态美,令人如临其境。
启示:
这首诗展现了真挚的友情,提醒我们珍惜与朋友的情谊,并以真心相待。同时,它也让我们明白,表达感情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简洁有力的语言往往更能直击人心。李白用最简单的方式,将送别的深情浓缩于短短四句之中,使其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关于诗人: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