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其三」陶渊明

za zhi tao yuan ming iii

「杂诗 · 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还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陶渊明

赏析:

《杂诗·其三》作于公元414年,陶渊明五十岁时。此时的他早已辞官归隐,虽得以远离尘嚣,却在恬淡生活之余,愈发感受到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伤感。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草木荣枯的变化,感悟到人生如花开花谢,盛衰无常,寄托了对年华易逝、生命无可挽回的深切感慨。

第一段:“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荣华富贵难以长久停留,盛衰变幻更是无法预料。
开篇直陈人生无常的主题,点明自然规律与生命盛衰的不可抗力。

第二段:“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曾经是三春盛开的荷花,如今却只剩下秋天的莲蓬。
用荷花由盛到衰的变化,比喻人生由青春到衰老的自然过程。

第三段:“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严霜袭来让野草凋零,但还没有完全枯死。
描写自然界中的生命顽强,即便枯败也在顽强挣扎,映射出人的迟暮之感。

第四段:“日月有还周,我去不再阳。”
日月可以循环往复,而我一旦离去,便不能再见阳光。
以日月运转与人生命有限作对比,感叹生命不可复返的悲哀。

第五段:“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深深眷恋往日的时光,想到这些真让人肝肠寸断。
直抒胸臆,表达对青春往事的无尽留恋与当前心境的深深悲痛。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界草木花朵的枯荣变化,映射出人生从盛到衰的自然规律。诗人用三春荷花与秋日莲蓬作比,形象地展现出青春易逝、容颜易老的无情现实。严霜侵草、日月循环,成为触发诗人生命感伤的契机。全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饰,却以最质朴的笔触刻画出生命中不可逆转的悲哀与哀婉。陶渊明以冷静的观察与深刻的体悟,把个人的人生感受融入广阔的自然规律之中,显示出一种超然而又深情的哲理美。

写作特点:

本诗采用了以自然界荣枯变化象征人生无常的写法,融景入情,情景交融。诗人用荷花与莲房的变化、野草霜枯、日月循环的自然现象,引发对生命短暂、青春消逝的无限感慨。语言简洁平易,却富含哲理与深情,展现出陶渊明诗歌特有的冲淡中见深沉、自然中见悲凉的艺术风格。尤其在直白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人生体验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使全诗充满了朴素而真挚的力量。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人生如花开花谢,盛衰荣枯皆为自然规律。面对不可逆转的岁月流逝与生命老去,我们应以清醒和坦然的态度来对待。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珍惜眼前的时光,不因过去的辉煌而感伤,不因未来的不可知而焦虑。正如陶渊明所言,在接受盛衰无常的同时,内心保留那份对美好岁月的眷恋与感激,便是对生命最深情的回应。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杂诗 · 其二」陶渊明
za zhi tao yuan ming ii

「杂诗 · 其二」陶渊明

「杂诗 ·

Next
「杂诗 · 其四」陶渊明
za zhi tao yuan ming iv

「杂诗 · 其四」陶渊明

「杂诗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