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其一」陶渊明

za zhi tao yuan ming i

「杂诗 ·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赏析:

这首《杂诗·其一》作于公元414年,当时陶渊明年已五十,归田生活已有八年。经历了家国动荡与仕途挫折后,陶渊明的思想日渐成熟,既受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影响,又融入道家顺应自然的观念,形成了既有“猛志逸四海”的抱负,又有“性本爱丘山”的隐逸情怀。此诗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无常,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清醒认识和对及时行乐、珍惜光阴的劝勉。

第一联:“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人生在世没有根基,漂泊如同路上的尘土。
诗人感叹生命无常,人生脆弱如风中浮尘。

第二:“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随风四散飘零,这本就不是恒久存在的肉身。
进一步深化人生虚幻短暂、不可执着的观念。

第三:“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一旦降生为人,便是兄弟,何必拘泥血缘亲疏!
提倡人际间应以真情相待,而非拘泥于血统关系。

第四:“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尽情欢乐,拿一斗酒邀近邻共饮。
主张及时行乐,珍惜眼前的友情与美好时光。

第五:“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年富力强的日子不会再来,一天过去也不会重见清晨。
感叹时光飞逝、盛年易逝,勉励珍惜当下。

第六:“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应当及时自我勉励,因为光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总结全诗主旨,劝诫世人应趁时而行,不负韶华。

整体赏析:

《杂诗·其一》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抒发了陶渊明对人生短促、无常本质的深刻感悟,同时又以豁达的胸怀提倡及时行乐。诗人在反思人生虚幻的同时,没有陷入悲观沉沦,而是以斗酒邀邻、欢聚作乐的方式表达对温暖人情的珍视。全诗情感起伏自如,由感慨转入豁达,再归于理性的自我勉励,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生活智慧。语言平淡真切,却余韵悠长,体现出诗人虽归隐田园,内心依然怀有一份超然而热烈的人生情怀。

写作特点:

本诗风格自然质朴,意境开阔深远。陶渊明善于以浅白无华的语言,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将个人生死、朋友情谊与宇宙自然的无常法则融为一体,形成了洒脱中带着深思的独特格调。诗中既有道家顺应自然、顺其自适的精神,又隐含儒家自我勉励、积极面对人生的力量。全诗结构严谨,情感自然流转,既感伤生命短暂,又不失洒脱乐观的情怀。

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生无根无蒂,浮生若梦,唯有珍惜当下,方能不负韶华。面对人生短促无常,既不必执着,也不可懈怠,应该及时勉励自己,把握每一寸光阴,善待周围的人与事。陶渊明以平淡中见深情的笔调,启迪我们在浮世中保持清醒与豁达,以从容之心面对无常,以勤勉之志充实有限的人生。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拟古 · 其九」陶渊明
ni gu ix

「拟古 · 其九」陶渊明

「拟古 · 其九」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陶渊明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