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陶渊明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赏析:
这首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当时陶渊明年五十。正月初五,天气澄澈,风物闲美,他与邻里好友游斜川,见湖光山色,心生感慨。诗人在诗中既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慨叹,也流露出对眼前美好景色的珍惜和享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斜川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旷达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一联:“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新年转瞬已过五日,我的人生也在走向尽头。
诗人用“倏”字强调时间流逝之快,新岁才刚开始,五日已过,这让他联想到人生匆匆,年岁渐长,生命也终将归于宁静的终点。“归休”不仅指年岁已高的休养,也隐含着对生命终点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之情。
第二联:“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想到这些内心不禁有所触动,正好趁着良辰美景出来游赏。
诗人因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有所感触,决定趁着正月初五的美好时光,出游斜川。“及辰”指恰逢好时节,诗人虽有伤感,但并未沉溺其中,而是选择出游以调节心情,展现了他超脱旷达的心境。
第三联:“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天气和暖,天空澄澈,大家分坐在远处溪流旁。
此联描绘了游览时的优美环境,“气和”指气候温和,“天惟澄”则渲染出清澈透亮的天空,营造出静谧宜人的氛围。“班坐”表明众人随意散坐在溪流边,悠然自得,暗示了诗人游览的闲适心境。
第四联:“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缓缓的溪水中游动着美丽的鲂鱼,幽静的山谷里翱翔着鸣叫的白鸥。
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斜川的生机:水中的鲂鱼在清流中游动,天空的鸥鸟自由翱翔,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含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第五联:“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极目远望,广阔的水泽尽收眼底,隐隐望见了远处的曾丘。
“迥泽”指广阔的水域,诗人放眼远眺,心境也随之开阔;“缅然”指悠远地眺望,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欣赏。“曾丘”即庐山边上的鄣山,高耸独立,象征着隐逸和超然,这里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第六联:“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它虽不及九层高山那般险峻,但也已是无与伦比的佳境。
诗人以“九重秀”指代传说中的昆仑山,虽然曾丘的高度远不及昆仑,但它的独特景致已足够令人惊叹。“顾瞻无匹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同时借景寓意,隐喻自己虽不处高位,但依然保持独立超然的节操。
第七联:“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端起酒壶与友人共饮,斟满美酒,轮流敬酒畅谈。
此联描写诗人与同伴对饮的欢乐场景。“提壶”指拿起酒壶,“引满”则是斟酒满杯,表现出畅饮的豪放气氛。“献酬”即相互敬酒,表现出游宴的热烈与融洽。这一联展现了诗人虽有人生短暂的感慨,但仍能积极享受当下的洒脱态度。
第八联:“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不知道从今往后,还能不能再有这样的畅游与欢聚?
诗人畅游至此,内心生出惆怅之感。“未知”二字表明了对未来的不可预知,而“当复如此不”则流露出对美好时光能否重现的疑问,既有惜时之意,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九联:“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酒至半酣,情随思绪悠远飘荡,暂时忘却千年的忧愁。
“中觞”指酒至半醉的状态,此时诗人情绪舒展,思绪飘远。“千载忧”象征人生的种种烦恼,诗人借酒暂忘世事,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一联既表达了放达的情怀,又带有一丝人生无常的惆怅。
第十联:“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且尽情享受今日的欢乐,明天的事不必去忧虑。
结尾以旷达之语收束全诗,表现出诗人珍惜眼前美好时光的态度。“今朝乐”指当前的欢聚时刻,而“明日非所求”则流露出顺其自然、不过分忧虑未来的超脱思想,这与“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相呼应,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展现了陶渊明一贯的达观精神。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斜川之游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却富有情感波动,从初见美景的欣喜,到畅饮欢聚的快意,再到未来不可预知的惆怅,层层递进,使情感更加深沉。诗人虽有慨叹,但最终仍以“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作结,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生活哲学。
写作特点:
- 情景交融,以景写情:诗人通过描绘斜川的清澈天空、游鱼鸣鸥、远山高丘等景色,将自身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使诗歌既有视觉美感,又富含深层情感。
- 语言自然,平淡中见深远:全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但寓意深长。诗人用看似随意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达到了“自然成文”的艺术境界。
- 层层递进,情感波动明显:诗歌情感由欣喜到惆怅,再到释然,层层深入,富有起伏,使整首诗充满韵律感和感染力。
- 隐含哲理,蕴含人生智慧:诗人虽感叹年华易逝,但并未沉溺其中,而是选择享受当下,这种超然的人生态度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启示:
《游斜川》不仅是一首描写游览的诗,更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诗人通过斜川之游,感叹人生短暂,却仍然珍惜当下,展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活在当下,不问未来”的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诗人: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