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 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416年前后,是《饮酒》组诗中的一篇,时值陶渊明归隐田园多年,身处清贫而精神独立。彼时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陶渊明不愿仕进,与世隔绝,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与菊花清酒之间,借以抒发超然物外之志与未竟理想的感怀。本篇正是在这样一种秋日独酌、感慨人生的氛围中诞生。
第一联:“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秋天的菊花色彩鲜明,我沐着晨露采撷它的花朵。
百花已凋,而菊独放,象征高洁志趣。采菊之举,既是生活之乐,也隐喻人格之托。
第二联:“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将这能忘忧的菊花投入酒中,使我与尘世俗情愈加疏远。
菊花入酒,象征诗人以自然之物排遣尘虑,进一步表达隐逸的坚决态度。
第三联:“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即使独自饮酒,也会自斟自饮,不觉其孤。
展现诗人独酌时的洒脱自在,虽无同伴却神情自足,是对孤独中超然精神状态的描绘。
第四联:“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夕阳西下,万物归静,归巢的鸟儿鸣叫着飞向树林。
以黄昏归静的景象,衬托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回归自然的归属感,富有哲理意味。
第五联:“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我在东窗下吟啸自得,姑且安度这一生吧。
诗人以“啸傲”形容心灵的舒展,虽然略带无奈,但仍显现出宁静中的超脱与豁达。
整体赏析:
本诗借菊咏志,以酒抒怀,写出了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仕途俗世的厌弃以及在隐居生活中的清欢与自得。秋菊、清露、黄昏、归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静美孤洁的氛围,使诗人“聊复得此生”的境界显得淡远而深沉。其间虽流露出对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感伤,却更多体现了超然洒脱、不与世争的精神姿态。
写作特点:
诗风平淡自然,语句浅白如话,但境界高远,意蕴深长。陶渊明善于将哲思寓于生活细节之中,以淡笔写浓情,借景抒怀,借物寓志,全诗格调清新脱俗,语言质朴中自有风骨,意象简洁而富含象征意味,展现了其“隐者”诗风的典型风貌。
启示:
诗人通过饮酒、采菊、对景而生的闲适与深思,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在纷扰不安的世界中,唯有守住内心的高洁与独立,才能真正拥有“聊复得此生”的宁静与自由。陶渊明用质朴的诗句,告诉我们: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方能活得自在清明,走出属于自己的归隐之路。
关于诗人: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