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神 · 其一 形赠影」陶渊明

xing ying shen i

「形影神 · 其一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413年,陶渊明时年49岁,已辞官归隐多年,生活恬淡而思虑深远。面对生命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诗人开始更多思考“形神关系”这一哲学命题。陶渊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又对晋宋之际的社会现实深有体悟,因而在此诗中,他借“形”与“影”的对话展开哲思,构筑出一幅富于想象力的思想画卷。这首诗为《形影神》三首组诗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对生命、存在与超越的理解。

第一联:“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天地恒久存在,山川也从未改易其形态。
诗人以大自然的恒常作为起点,展现宇宙之永恒,为下文关于人生短暂的感慨设定背景。

第二联:“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草木顺应自然之理,随霜露更替而荣枯生灭。
以自然中草木的荣枯隐喻生命的周期,点出人生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第三联:“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常说人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反倒不如草木循理而终。
质疑人类自诩聪明,却无法顺应生死自然规律,引发对人性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

第四联:“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方才还在尘世中相见,转眼间便永别,没有归来的期限。
借人生如幻、如梦的描写,强调生死交替之无常,突显哀伤情感。

第五联:“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仿佛并未引起他人注意,难道亲友就不曾思念?
表达个体生命的渺小与易逝,隐含孤寂与对遗忘的感慨。

第六联:“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只剩下往日留下的物品,望之令人心生凄凉。
借助遗物抒发生者对逝者的追思,亦是自身未亡人感怀的情境写照。

第七联:“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我又没有羽化升天的本领,你(影子)大可不必再怀疑我将归于何处。
点出个体的有限与必死之命运,揭示生命终将回归自然的无奈与坦然。

第八联:“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但愿你采纳我的忠告,有酒就畅饮,不要虚伪推辞。
以“劝酒”收尾,传达出及时行乐、顺应自然的生存态度,既有洒脱,也有超脱。

整体赏析:

全诗采用寓言化的对话形式,通过“形”与“影”的内在对话,探讨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恒久,传达诗人对生死的深刻思索。诗中“形”为主语,以看似平淡的语气,陈述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无力,并以草木霜露的荣枯为参照,反衬人的不自然状态。诗人突破个人情感的哀伤,超越传统的哀悼方式,转而以哲思构建生命的意义。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写尽生命脆弱;“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则点明陶渊明劝人顺其自然、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整个作品在凝练的语言中展现了沉静深远的思维张力,读来既觉清澈通达,又深受触动。

写作特点: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形”与“影”的对话设定,引入哲理议题,使抽象的“形神”之辨具体化、生动化。诗人在形式上采取直白、质朴的语言,与其浓厚的哲理内涵形成对比,使得读者在平实中窥见深邃,于浅近中品出幽远。

诗中大量运用对仗句,如“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增强了节奏美感与结构对称性,也强化了道理表达的庄重与沉稳。以自然万物为比照,从草木生灭谈到人生无常,体现出诗人顺应自然、回归朴素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此外,诗人善于借“酒”寓意,既是对传统“对酒当歌”的文化承续,也是其人生哲学的象征性表达,表现出其不惧死亡、淡泊名利的情怀。这种思想融老庄之虚静与儒家之感情于一体,构成了独特的陶氏风格。

启示:

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短暂的人生中应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珍惜当下。生命如草木般荣枯无常,终将归于寂静的山川之中,既然如此,何不趁当下醒时,举杯畅饮、自得其乐?陶渊明劝人“得酒莫苟辞”,并非提倡纵情享乐,而是强调人应在无常的世界中活出一种从容和真实。

对今人而言,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依然具有深刻价值。在功利纷扰的社会中,如何面对生命的有限、如何在短暂中找到恒久,陶渊明以一己之思,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千年的答案。他以自然为师,以天地为友,告诫我们——人生不必执著永恒,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陶渊明
yi si sui san yue wei jian wei can jun shi du jing qian xi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陶渊明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

Next
「形影神 · 其二 影答形」陶渊明
xing ying shen ii

「形影神 · 其二 影答形」陶渊明

「形影神 · 其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