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陶渊明

wu yue dan zuo he dai zhu bu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413年,当时陶渊明49岁。他在诗中借助自然景物的循环变迁,阐述人生短暂、顺应自然的哲理。这种旷达的态度,正体现了他隐居后的心境。

第一联:“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轻舟随意漂流,船桨荡起无尽的回旋。
诗人以虚舟比喻时光流逝,人生如同一叶扁舟,顺势而行,无休无止。这一开篇既渲染了动感,也寓意了生命的飘忽不定。

第二联:“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转眼已过半载。
诗人以时间的推移表达岁月匆匆,人生短暂。这里的“俯仰”形象地展现了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而“星纪”则象征着一年即将过半,隐含感慨。

第三联:“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南窗下草木少有枯萎,北边树林枝繁叶茂。
诗人以四季变化来映照人生的盛衰,对大自然的描写透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万物虽有衰败,但仍会焕发生机,人生亦然。

第四联:“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灵草承载甘霖,晨曦吹拂清风。
此处用“神萍”暗喻人的际遇,表达顺应自然的豁达心态。同时,“时雨”与“景风”点出季节的和谐美好,赋予全诗生动的画面感。

第五联:“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人生既来于世,谁能不离去?生死本是自然法则。
诗人用反问方式强调生死有定,表达顺其自然的态度。他不抗拒死亡,而是坦然接受生命的轮回。

第六联:“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安然静居等待生命终结,曲肱而枕又怎会影响内心的安宁?
诗人引用“曲肱而枕”的典故,表明即使生活简朴,也能保持心境淡泊,不为外物所扰。

第七联:“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生死或许遭遇顺境或逆境,但我始终随心而行,不受外物困扰。
诗人表达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和精神的自由。

第八联:“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倘若能看淡世事,何必再去攀登华山与嵩山?
诗人以高山作比喻,表达超脱尘世的情怀,隐喻世俗功名并无意义,真正的高尚在于内心的超然。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引出人生哲理,从岁月流转到生死有定,层层递进,表现出诗人坦然面对生死、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中既有时光飞逝的慨叹,也有对顺应自然、无欲无求的超然追求,体现了陶渊明归隐后的精神世界。他以诗言志,借助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古典典故,构建了一个豁达超脱的心灵空间。

写作特点:

  1. 比喻生动,意境悠远:诗人用“虚舟”比喻人生,以“时雨”“景风”象征自然变迁,使全诗充满画面感。
  2. 哲理深邃,辞意超然:诗歌由自然推及人生,再归于生死无常,富有思辨色彩。
  3. 语言简朴,情感真挚:诗人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既朴素又富有感染力。

启示:

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达观态度,他认为生命如四季轮回,有始有终,自然无常,我们应当顺应变化,珍惜当下。他的豁达精神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死、得失时,不必执着于荣华富贵,而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淡泊名利的智慧,至今仍能给予人们深刻的启发。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答庞参军」陶渊明
da pang can jun

「答庞参军」陶渊明

「答庞参军」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

Next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李贺
he nan fu shi shi er yue le ci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李贺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