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 凤尾香罗薄几重」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赏析:
本诗以隐晦的笔调抒写了诗人对一个女子的爱慕之情。
前两句: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似乎是偶然相遇,一见钟情,此后难以忘怀,期待重逢。前两句写一女子深夜在灯下缝制帷帐:绣有精美的凤尾图案的丝罗,轻薄柔软,如烟似雾,散发着阵阵幽香,被裁剪成重重的帐帷;桔黄的灯光下,碧绿色有花纹的圆顶帐子在宁静的深夜缝制。那个飞针走线的人儿定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个在夜深忙碌的身影是那么专注、贤淑。诗人并不曾写出缝制罗帐的人,但“凤尾”、“香罗”、“碧文”,让我们感到诗人是怀着美好的回忆在想象着那个女子的一举一动。
第三、四句: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是回忆和那个女子的相遇:两人在街上偶然相遇,四目相对,刹那间擦出心灵的火花,女子赧然一笑,赶紧以团扇遮面,虽遮着了明月般的脸庞,但无法掩饰羞怯。凝神间,言语未通,佳人的车子已匆匆驶过,辘辘车声渐行渐远。这应该是一见倾心的感觉,虽只是惊鸿一瞥,但女子靓丽的脸庞、娇羞的神态,却深深地印在诗人的脑海里,从此念念不忘。诗人可能认为那个女子也有同感,所以会在首联出现那样的想象。
第五、六句: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写诗人后来的感受:曾经为她相思,在漫漫长夜,独自守着金属烛台,看着黯淡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寂寥的潮水淹没了身心,而她却“断无消息”。时光流逝,石榴树已绽放出红艳艳的花朵,斯人依然音讯全无,让人感到无限惆怅。
最后两句: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斑骓只系垂杨岸”寓意着自己对她是情有独钟,斑骓只愿系在绿丝拂地的杨柳树下,将一种抽象微妙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何处西南待好风”化用曹植《七哀》的诗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哪里有好风吹来,使相爱的人得遂所愿?这里有无法可想的苦恼,又蕴含着隐隐的希望。
这首诗表现得很含蓄,物象间的跳跃很大,故说法颇多。但诗情的多意,并不影响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情感的真挚、深厚,表达的细腻、形象,言辞的清丽、优美,使这一段无法明言的感情委婉动人。
关于作者:
李商隐(813 – 858),字义山,晚唐大家,擅骈文,尤工诗。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少年时,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所谓“浙水东西,半纪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