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张九龄

Wangyue huaiyuan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

释义:

这是一首怀念远方情人(或友人)​、借景抒情之诗,此诗构思精巧,别开生面,意趣不凡,深受后人喜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句意为:一轮明月升起在茫茫的大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同赏看这皎洁月色。大海浩淼无垠,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高高地挂在天空,在空阔无际的大海上显得更加夺目、雅洁。起句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相比,境象都很阔大,后者气势磅礴,而前者简洁明朗,因而传诵更广。

此时明月在天,刚才看起来还有些幽暗的世界顿时沐浴在融融的月光之下,不分天涯海角,共被照彻。次句“天涯”与首句“海上”相呼应,境界博大。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化用其意,而新意迭出,既点出了空间上的遥隔千里,又强调了时间上的一致。它把远在天涯、相隔万里的人的心紧紧拴在了一起,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慰藉。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这里指多情的人。遥夜,即漫长的夜。竟夕,即通宵。《古诗》云:“愁多知夜长。”句意为:有情人怨恨长夜漫漫,因相思而彻夜未眠。此联笔锋陡转,从首联的绘景变为内心独白,从梦想回到现实,从欣慕向往转为怨恨和相思,与首联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望月怀远,虽然天涯之人与自己同沐清辉,却相见不得,怎能不心生烦怨,彻夜思念。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句意为:熄灭蜡烛,走出门外,更见天地间满是倾泄而下的清辉,让人无限怜爱;披起衣衫,发觉衣衫早已被露水沾湿了。梁简文帝《夜夜曲》云:“愁人夜独长,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谢灵运《怨晓月赋》又云:“卧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此二句化用其意。诗人思念远人,彻夜难眠,灭烛出门,与远人共赏一轮明月,不知不觉中已让露珠沾湿了衣裳,可见对月华之爱怜,思念远人的情意之深重。这里一个“满”字,与前面“天涯”意韵遥相衔接,意境同样阔大,且不损害此联朦胧寂静的诗境,堪称妙笔。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句意为: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还是回屋睡觉去吧,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共度良宵佳节。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中有“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的诗句,南朝齐梁陶弘景《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诗又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诗人化用古人诗句抒己情意,可谓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熟练程度。此联诗人又回到了室中,在这一出一进之中,饱含着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情厚意及失望情绪。虽与她共对一轮明月,却无法得以相见,且明月有影无形,不可把握,无以寄赠相思。而夜深露寒,只有回屋在梦中找寻与她相遇的佳期良辰。现实中求之不得,梦境又虚无缥缈,纵然美好却难以成真,怎能不让人怅然失望!

这首诗境象博大,言词婉转,理想与现实交替出现,回环往复。忽而欣喜,忽而怨恨相思,忽而怜爱,忽而无可奈何,情绪波澜起伏,回肠荡气,而意韵完足。诗人乃盛唐名贤,胸怀远大抱负,此诗名为“怀远”,所怀之“远人”实为诗人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的政治理想。诗人把自己执著的政治理想巧妙地融入缠绵怀人的博大雄浑的诗境中,更增添了此诗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诗人:

zhang jiu ling

张九龄(678 – 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开元之治”的最后一位贤相,议论朝政,刚正不阿。后为李林甫、牛仙客等所忌,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被排挤出朝,贬为荆州刺史,以文史自娱,写了不少清淡惋惬、寄托深远之诗。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ev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Su wangchangling yinju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常建 释义:

Next
「感遇 · 其一」张九龄
gan yu i

「感遇 · 其一」张九龄

「感遇 · 其一」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 释义: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