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 梳洗罢」温庭筠

wang jiang nan shu xi ba

「望江南 · 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

赏析:

这首著名的词是晚唐词人温庭筠的名作,属于典型的闺怨小令。晚唐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士人与民众普遍怀有忧愤与感伤之情,而温庭筠则以细腻婉约的笔调,特别擅长刻画女性心理与生活情状。本词便通过一位女子倚楼望归的片段,写尽离愁别绪,既有艺术的留白,也充满人情的哀婉,体现了晚唐词风由豪放转向柔婉的过渡特点。

第一段:“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打扮停当后,独自倚靠在江边高楼之上。
这一句写女子早起精心梳妆,满心以为今日盼望的那个人会归来,于是登楼等待。一个“独”字,把孤寂与殷切融合进来,也暗示她的等待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甚至已成每日惯例。

第二段:“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一只又一只船从江上驶过,却没有他归来。江水缓缓东流,夕阳余晖温柔地洒落水面。
“千帆”象征着希望,也象征着次次落空的等待;每只帆影都可能承载归人,但“皆不是”又一次又一次刺痛她的心。斜阳与江水是客观景象,却似乎也映射出她的心境——情浓脉脉,哀思绵绵,人与景浑然一体。

第三段:“肠断白苹洲。”
柔肠寸断,只因那片远处的白苹洲牵系着我无尽的思念。
“白苹洲”在古诗词中常为相思、别离的象征,寄托着思妇对爱人的深切怀念。这句虽短,却将整首词的情绪推向高潮。一个“肠断”,将那份细水长流的忧愁汇聚成泣血的呐喊,而“白苹洲”则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赏析:

此词用笔极为简淡,却情感丰沛。词人以江楼远望为情境,将时间截取在一天的晨与暮之间,不着一笔具体人物,却刻画出一个深情女子在江边苦盼情人的孤寂场景。全词并无波澜起伏之语,情感却起伏跌宕:从清晨的满怀希望,到黄昏的无尽失落,最终凝成一句“肠断白苹洲”,其痛切而含蓄的笔触,是温庭筠一贯擅长的柔婉风格的集中体现。该词的空灵之境与浓郁的情绪对比,使其显得格外动人。

写作特点:

这首小词在结构上极为紧凑,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厚,是温庭筠词风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词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写愁;不言“盼”与“怨”,却句句皆在盼与怨中。词人巧妙地以江楼、远帆、斜阳、水流这些富有象征意味的自然景物来寄托人物情感,使得情与景水乳交融。词中从“梳洗罢”起笔,已暗含盼归之意,而“独倚望江楼”则点明孤寂与等待的姿态,一“独”字将思妇的内心世界呈现得既含蓄又真切。

词中对心理变化的刻画细腻入微,“过尽千帆皆不是”一语,不仅描写了视觉的连续动态,也表达了从希望到落空的情绪转折,极具画面感与心理张力。而“斜晖脉脉水悠悠”一联,更是情与景的完美融合,夕阳温柔而水流无情,恰似人世间的聚散离愁,平淡之中藏有极深的哀思。结尾“肠断白苹洲”以含蓄象征收束全篇,将复杂深沉的情绪凝聚为一个极富张力的情感爆点,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空间。整首词以清丽自然的语言书写哀愁之情,既不矫饰亦不直白,在温词中自成一格,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与感染力。

启示: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真挚细腻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情景交融”“以简胜繁”的审美理想。在今天看来,它让我们重新思考“等待”与“希望”之间的心理张力,以及如何在短短数语中刻画人性深处的柔情与孤独。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是时代与性别都难以限定的,它诉说的,是一种最柔软又最坚韧的深情。

关于诗人:

Wen Ting-yun

温庭筠,公元约813-870年,山西祁县人。温庭筠是晚唐词的专业作者,其成就和影响都在诗之上,曾被誉为“花间鼻祖”。年轻时才思敏捷,但行为放荡不羁,出入歌楼妓院,才华多半消磨在这些生活中。因得罪权贵,终生不得志。常为人代笔,以文为货,曾两为县尉,终于国子助教。

Total
0
Shares
Prev
「商山早行」温庭筠
shang shan zao xing

「商山早行」温庭筠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 赏析:

Next
「无题四首 · 其一」李商隐
wu ti si shou i

「无题四首 · 其一」李商隐

「无题四首 · 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