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与好友裴迪之间唱和之作,创作于他隐居辋川期间,描绘了二人在山林中安闲自适的田园生活,也抒发了志同道合、超然物外的情感。诗中既有秋日的山水景色,又有二人隐逸的精神面貌,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辋川图画。
第一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远处的山色在秋光中愈发苍翠,秋天的河水日复一日地潺潺流淌。
诗人用“寒山”与“秋水”点明季节背景,通过“转”字写出天色渐晚、山色加深的视觉变化;而“潺湲”赋予画面以流动的节奏,使山水兼具静与动的美感。
第二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拄着拐杖站在柴门之外,迎着晚风静听暮蝉低鸣。
王维以“倚杖”姿态表现出退隐的闲适与超脱,结合“柴门”、“暮蝉”等意象,营造出幽僻淡远的隐居氛围,成功塑造出一位超然物外的山林隐士形象。
第三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渡口边残阳斜照,村落中炊烟袅袅升起。
这一联以工整对仗描绘秋日晚景,用“余”字写落日转瞬即逝的美,用“上”字写炊烟轻柔升起的动态,视觉灵动,意境优美,展现王维以画入诗的艺术功力。
第四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又正遇见像楚狂接舆那样醉酒高歌的友人,正是在五柳先生门前放声歌唱。
诗人化用楚狂接舆与陶渊明“五柳先生”的典故,既形容裴迪醉态可掬的洒脱,又自比陶渊明,表达志趣相投、共隐山林的逸趣。
整体赏析:
整首诗以景起笔,以人作结,山水与人物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辋川秋日山居图。王维先写山水之寒清幽远,再写人物之静美高逸,尤其是与裴迪共处的闲适场景,充满温情与共鸣。首尾呼应,景情融合,在宁静中透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由衷热爱。通过一人独处与二人相会的过渡,也强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
写作特点: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写景清新细腻、人物形象含蓄传神、典故简练而富意趣,通过工整对仗的律诗形式,将诗意画面化,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之境。王维擅长以“空灵静远”为美,此诗中不仅有静谧的自然景色,还有浓郁的人情温度,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展现出其山水诗艺术上的成熟与精巧。
启示:
王维的这首诗展示了一种超然于尘世的理想生活图景,在山水之间寄托精神、在友人之间互映人格。它启示我们,心灵的安宁与人际的默契,往往源于内心的澄明与自然的回归。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物我两忘”的宁静之美尤显珍贵,值得细品与追寻。
关于诗人:
王维(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王维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这是现今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一般印象。他的山水田园诗,兴象超远、意趣幽玄,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色韵清绝,广受后世读者喜爱。但王维其人,却从未真正成为山水田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