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 · 其二」陶渊明

ting yun ii

「停云 · 其二」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春,彼时陶渊明隐居故乡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东晋政局动荡,桓玄篡位后不久便被刘裕推翻,皇帝被挟持南逃,社会陷入极度不安的状态。面对风雨迷蒙的春日景象,诗人触景生情,思念远方的友人,却因战乱阻隔无法相聚,于是写下此诗,以寄托惆怅之情。

第一段:“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天边乌云密布,绵绵春雨纷纷飘落。
诗人以沉郁的天气起笔,展现连绵阴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低沉、迷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

第二段:“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四方天地一片昏暗,平坦陆地竟被雨水淹没成江。
这两句极具象征意味,不仅描绘了雨势浩大的景象,也暗喻时局动荡不安,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虑。

第三段:“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有酒啊有酒,只能独自闲坐在东窗下独酌。
诗人以饮酒排遣心中惆怅,但“闲饮”二字透露出寂寞和无奈,点出无人相伴的孤独之感。

第四段:“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多想念远方的友人,无奈道路阻隔,无法相见。
这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但战乱使得交通断绝,徒增离愁别恨,令人愈发伤感。

整体赏析:

全诗通过对连绵春雨、昏暗天地的描绘,渲染出迷茫压抑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忧思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人本想与友人共饮春酒、畅谈人生,却因战乱无法相聚,只能独自斟酌,对月叹息。诗中不仅流露出个人的愁绪,也折射出战乱对人际关系的破坏,使人深感世事无常,徒增惆怅。

写作特点:

  1.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以“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开篇,运用阴云密布、细雨绵绵的景象,与诗人的孤寂之情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语言简练,音韵和谐:采用四言体,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悠扬,富有节奏感,使诗歌朗朗上口,余韵悠长。
  3. 象征手法,含蓄深远:“八表同昏,平陆成江”不仅写实,也隐喻天下动荡,寄托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使诗歌更具思想深度。
  4. 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诗人从忧郁的景象写起,再到独自饮酒、怀念友人,层层递进,将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情感真挚动人。

启示: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乱世之中人们被迫分离的无奈。它告诉我们,人生中总有种种不可抗的因素阻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正是这份距离,使友情显得愈加珍贵。此外,诗歌借助景象的描绘来烘托情感,含蓄而深远,启发我们在表达情感时,不必直白诉说,而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增强感染力。同时,诗人虽身处乱世,仍保持对友情的珍视,这种深厚情谊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勿让时间与现实冲淡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古风 · 燕赵有秀色」李白  
gu feng yan zhao you xiu se

「古风 · 燕赵有秀色」李白  

「古风 · 燕赵有秀色」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李白 赏析:

Next
「停云 · 其三」陶渊明
ting yun iii

「停云 · 其三」陶渊明

「停云 · 其三」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陶渊明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