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 团扇」王建

tiao xiao ling · tuan shan

「调笑令 · 团扇」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王建

赏析:

这首词作于中唐时期,出自王建的《调笑令》组词,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全组词描写宫廷中歌女的幽怨之情与孤苦命运,语调委婉,形式活泼而内容沉痛。王建常以冷静的笔调描摹宫人生活的真实图景,表达对权力秩序下个体悲剧的同情。本篇以一个失宠女子的口吻,借团扇为象征,写她自病后容颜憔悴、受冷落的寂寞岁月。

第一段:“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啊团扇,美人因病容颜憔悴,只能用你来遮住面容。
起句以重复呼唤“团扇”起兴,语言简洁,却充满感情,设下了一个凄婉哀伤的意境。团扇本是宫中妃嫔常用之物,用以点缀风姿;但在这里,却变为遮掩憔悴之容的工具,象征着女子失宠后的羞怯与悲伤。“美人”一词不仅指代容貌出众的女子,更特指唐代宫中有一定地位的嫔妃,足见这位女子曾经受宠,如今病中遮面,强烈反差中道尽沧桑。

第二段:“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病了三年,美貌消逝,再没有人来和她一起演奏歌舞了。
这一段承上启下,点明了时间跨度——“三年”的病中光阴,在寂寞和冷落中度过。她本以玉颜闻宠,如今却因病衰颜,被君王遗忘。“谁复商量管弦”,以反问语气突显无情与落寞:从前和她一起筹划歌舞者如今不再理会她,映射出荣宠易失、世情冷淡的现实。短短一句,深藏幽怨与痛楚,揭示了失宠女子内心最难言的苦闷。

第三段:“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管弦声早已沉寂,通往昭阳殿的道路被春草淹没。
结尾重叠“弦管”二字,回应前文,同时引出最具象征意味的一句。“昭阳”乃汉成帝赵飞燕所居之地,这里借以代指昔日宠爱的所在。“春草昭阳路断”一句,画面凄凉,用春草蔓延象征君恩的断绝,道路虽在,通往君王之处却形同隔绝。以景写情,寓意深刻,令人叹息。

整体赏析:

这首词虽然短小,却情意缠绵,蕴含极深。起笔即呼团扇,设下深怨之基;继而写容颜衰退与受冷落,突出女主人公的孤寂与羞怯;末句则以春草断路,象征君宠不再,沉痛又婉转。整首词语言简朴,却用典含蓄,既表现了个人命运的哀婉,又暗示了宫廷制度下女子如物般被对待的悲剧。王建不以声泪俱下为胜,而是通过生活细节与象征意象,将怨而不怒、悲而不哀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点:

这首词以民歌体“调笑令”形式写宫怨,别具风格。全词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层层递进,增强语势与情感表现。语言质朴,富有民间气息,却又精炼含蓄,兼具文人笔法。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以物起兴、借景寓情,将人物命运与外在环境紧密结合,使读者在细微之处感受深沉情绪。此外,“团扇”与“春草”这两个意象的运用,赋予词中物象深层象征意义,是艺术表现上的点睛之笔。

启示:

这首词所传达的,不仅是一个宫女的哀怨故事,更反映了权力场域中女性命运的无奈和脆弱。词中女子的处境也象征了在社会边缘中人们遭遇遗忘和冷落时的孤独与苦楚。王建用含蓄笔触描写冷宫之悲,启发我们思考人情变幻、宠辱无常的现实。同时也提醒创作者,在表达深沉主题时,往往越是简约、越能抵达人心最柔软之处。

关于诗人:

王建(约766 - 约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年(775)进士,曾官渭南尉、昭应县丞。穆宗长庆初,由太府丞转秘书丞。文宗太和年间出为陕州司马。晚年退职,居咸阳原上。他一生穷困潦倒,因此较广泛接触社会,了解民情。他反映现实的乐府诗,题材广阔,有一定思想深度。有《王司马集》八卷。

Total
0
Shares
Prev
韩愈
Han Yu

韩愈

韩愈(768 -

Next
「江边柳」雍裕之
jiang bian liu

「江边柳」雍裕之

「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雍裕之 赏析: 这首咏柳赋别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