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房」王昌龄

ti seng fang

「题僧房」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王昌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造访一处幽静禅院之时,既是写景之作,更是一首充满禅意的感悟之诗。诗人置身于山林幽院,通过对禅院环境的描摹与对参禅境界的体察,表现出对佛理的领悟与心灵的宁静。这类题材在唐代文人中颇为常见,既有山水之趣,更寓精神之思,诗意与禅意交融,余味无穷。

第一联:“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庭院中棕榈花盛开,一派热烈生机;青苔悄然蔓延,甚至伸入空寂的禅房。
这一联以速写方式描绘出禅院静谧而生动的景象。一“满”一“入”动词精准,勾勒出生命的自然生长与幽居的清寂氛围。花开满院,象征生气;苔入房中,示静谧;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既有外在景色的写实,又隐含诗人对“静中生意”“动中见禅”的内在感悟。

第二联:“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僧众彼此无言而坐,禅定之际,仿佛在寂静中闻得空中异香。
这一联转向对禅境的描写。名言既绝,即是无语的交流,不需言语,心灵已契合。诗人由禅定状态感受到“异香”,正是佛典所言“定生喜悦,香从心来”的具象化写照。整联不着一“禅”字,却意趣深远,空灵飘逸,体现了诗人对“无言之教”的深刻体验。

整体赏析:

全诗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所禅院的外部环境与内部修行氛围,短短四句却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前两句写景,花与苔相对,热闹与寂静并存,写出了禅院之“静”中藏“生”;后两句写心,众僧相对无言,却自有心香暗生,正是“色香味声”之外的超然体验。诗人借此表达出一种超越言语的内在和谐与精神通融,显示出对禅理的亲身体会与诗意转换,构成一幅“清凉世界图”。

写作特点:

  • 动静结合,景中寓禅:前两句将盛开的棕榈花与静生的苔藓对照,形成热中见静、静中藏生的禅意景象。
  • 以象写神,空灵深远:后两句不用“禅”“坐”等词,却通过“名言绝”“闻异香”写出一种无形之境,极具想象力与精神力量。
  • 语言凝练,意境幽远:四句诗内涵丰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具备典型的“诗中有禅”特色。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文字不必繁复,贵在意境与感受的真实传达。在写作中,景与心应融合共生,语言可以省略情节而直指本质。诗人以极简之语道出静修之境、禅悟之境,让我们领会到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这正是“以诗入禅”式写作的魅力所在,也是一种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哲理的艺术方式。

关于诗人:

Wang Chang-ling

王昌龄(约690 -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Total
0
Shares
Prev
「舟中晓望」孟浩然
zhou zhong xiao wang

「舟中晓望」孟浩然

「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 赏析:

Next
「采莲曲」王昌龄
cai lian qu

「采莲曲」王昌龄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