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李商隐

sui gong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咏叹隋宫的荒废,讽刺隋炀帝的奢靡无度与亡国之因。隋炀帝三下江南,耗费无数民力,不理朝政,最终导致隋朝灭亡。诗人借古讽今,以深沉的历史感揭示帝王耽于享乐、荒废国政的可悲结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慨叹。

第一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长安的皇宫被烟霞笼罩、冷落荒废,而他却想把江都当成新的帝王之都。
诗人对比长安皇宫的萧索与江都的繁华,以此揭示隋炀帝沉迷江南风光,不思国事的荒唐行径。

第二联:“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若非皇权落入李渊之手,隋炀帝恐怕会继续乘坐锦帆远航天涯。
诗人借想象描绘隋炀帝穷奢极欲的放纵生活,讽刺其若无亡国之祸,便会无止境地游乐享受。

第三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如今腐草之中已无萤火闪烁,唯有杨柳垂落,栖息着黄昏的乌鸦。
诗人化用典故,描绘江都的凄凉景象,昔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只剩荒败的景象见证王朝的覆灭。

第四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若隋炀帝在冥府遇见陈后主,难道还会再提起那亡国的《后庭花》吗?
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辛辣讽刺隋炀帝重蹈陈后主的覆辙,最终亡国,令人唏嘘。

整体赏析:

全诗借咏史抨击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以冷峻的笔调揭示亡国之因。诗歌层次分明,起首便对比长安与江都的景象,突出了隋炀帝的沉迷享乐;中间运用设想,强化讽刺意味;结尾则用历史镜鉴,将亡国之悲推向高潮。诗人用典自然,寓意深刻,使整首诗在抒情与讽刺中达到高度的艺术效果。

写作特点:

  1. 用典精妙,寓意深远:诗中化用萤火、垂杨、后庭花等典故,使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讽刺隋炀帝的亡国之因。
  2. 对比鲜明,层层递进:诗歌通过长安与江都、盛世与荒凉的对比,突显隋炀帝的昏庸无道。
  3. 讽刺含蓄,余韵悠长:诗人虽未直接批判隋炀帝,但通过典故和历史的映照,使讽刺意味更为深刻耐人寻味。

启示:

这首诗以史为鉴,揭示了帝王耽于享乐、不顾国政的后果。兴亡更替之间,繁华转眼成空,盛世若无节制,便可能步入衰亡。诗人借此警示统治者,权力并非享乐的工具,而是责任的象征,唯有谨慎治国,方能避免重蹈覆辙。

关于作者:

li shang yin

李商隐(813 - 858),字义山,晚唐大家,擅骈文,尤工诗。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少年时,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所谓“浙水东西,半纪漂泊”。

Total
0
Shares
Prev
「为有」李商隐
wei you

「为有」李商隐

「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李商隐 赏析:

Next
「瑶池」李商隐
yao chi

「瑶池」李商隐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李商隐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