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su tong lu jiang ji guang ling jiu you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

赏析: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离开长安后,在漫游吴越的旅途中,夜宿桐庐江时所写。诗人羁旅他乡,夜泊孤舟,眼前是山水的寂寥景象,心中却是对维扬旧游与友人的无限怀念。通过夜景写愁,通过孤独抒情,是其典型的山水寄情之作。

第一联:“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暮色苍茫中山猿悲啼,江水在夜色中急速奔流。
诗开篇即写出山中暮色和江水夜流的凄冷景象。“猿愁”不仅写出自然中的悲音,也正是诗人情绪的外化。“急夜流”三字,将水势的汹涌与夜晚的寂寥叠加,使氛围更为凄清。

第二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风吹得两岸树叶沙沙作响,明月照着江上孤独的小舟。
这联进一步铺展夜色景象:风声叶响,月照孤舟。环境的寂静与孤独愈加浓烈,映照出旅人孤栖无依的心情。这幅画面如同水墨图卷,色彩清淡却余韵深长。

第三联:“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建德不是我的故乡,心中惦念着昔日扬州的游历。
景至浓处转入情感,诗人点出所泊地“建德”并非故土,由此引出对旧地“维扬”(即扬州)游历的回忆,对友人的思念也由此引发。羁旅在外,异地泊舟,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第四联:“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我不禁流下两行热泪,遥寄给在扬州海西的故人。
结尾以“泪”作情感高潮,直抒胸臆。两行热泪,不仅是旅途艰辛所致,更是对故人深情难舍的写照。“海西头”点出方向,象征遥远而无法抵达的彼方,令人顿生共鸣。

整体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桐庐江夜晚的幽寂景象,营造出孤独凄凉的氛围,再由景生情,抒发出诗人对故人、旧地的深切思念。诗的前四句写景,声色兼具,情绪含蓄而浓郁;后四句抒情,感情真挚,情意绵长。诗人没有直接铺陈愁绪,而是通过环境和画面引发共鸣,使读者在淡雅中体味深情。

写作特点:

  1. 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猿啼江流、风叶孤舟皆是外景,却每一笔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2. 层层递进,章法严谨:从山水之景写起,逐渐引出情感转折,最后直达思念高峰,结构紧凑。
  3. 语言清峭,画面如画:用词简淡不华,却造境清新,意象连贯,极具画面感。
  4. 结尾点睛,以泪收情:“两行泪”将情感具象化,把遥寄的情思推向高潮,打动人心。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人在旅途中面对陌生环境和孤独境遇时,思念之情便愈发真切而动人。通过自然景物去映照内心,可以使情感更具感染力。孟浩然以“清寂”取胜,用最质朴的词语写出最深远的情思,教会我们在寂静之中发现情感的力量,在万籁俱寂之夜倾听心灵的回响。

关于诗人:

Meng Hao-ran

孟浩然(689 - 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一生除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李白在《赠孟浩然》中予以充分赞美,杜甫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

Total
0
Shares
Prev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qiu deng lan shan ji zhang wu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Next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su ye shi shan fang qi ding da bu zhi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孟浩然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