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清溪主人」
李白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0年前后,李白辞官后四处漫游,寄情山水,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在这首诗中,他夜宿清溪,描绘了夜晚的山林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空灵的禅意,也流露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考。
第一联:“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夜晚来到清溪,借宿在主人的碧岩之中。 诗人夜行至清溪,终于在山谷深处找到了一位高雅的主人投宿。这里的“碧岩”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为后文的禅意氛围奠定基础。
第二联:“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屋檐和楹柱之上,繁星闪烁;躺在床席之上,清风与溪水声交织回响。 诗人夜宿山间,抬头便是漫天星斗,耳边环绕着潺潺流水和微风低吟,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神秘,流露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第三联:“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当明月落向西山,山间的夜猿开始啼鸣。 诗人夜不能寐,听着猿啼之声,体会到深夜的寂寥和大自然的轮转变化。这一刻,禅意与愁绪交融,让整首诗的情感更显深远。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宿清溪时的所见所闻,营造了一种静谧、幽远的意境。前半部分表现了夜晚的美好与宁静,后半部分则随着月落猿啼,转向一丝淡淡的惆怅。这不仅是诗人对山林之美的赞叹,也透露出他对世事的思考和内心深处的孤寂。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禅意,寄托了李白洒脱超然但又隐隐带着忧思的情感。
写作特点:
- 白描手法,画面感强: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夜宿清溪的场景,意象鲜明,如“星斗”、“风水”、“夜猿”,让人仿佛置身其境。
- 动静结合,层次分明:前半部分静谧安详,后半部分随着“月落猿啼”气氛转向凄清,使情感逐步递进,耐人寻味。
- 富有禅意,寄托情怀: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不仅是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也暗含了他对尘世的超脱之心,展现出一种“禅悦”境界。
启示: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林夜宿的宁静画面,更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之情。面对人生的浮沉,我们可以从自然中获得心灵的慰藉,让自己在宁静与孤寂中寻找内心的安定。李白在山水之间找到精神的寄托,而现代人同样可以在喧嚣之余,追求一份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关于诗人: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