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为友人李使君赴任蜀中绵州(今四川绵阳)而作。王维一生虽屡仕朝堂,却心系山林,常以诗咏友人、寄怀山水。此诗为送别之作,却不落俗套,不写惜别情绪,而是想象友人将至之地风光、民情与前贤典范,构思宏大,意境高远。
第一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万重山谷中古树参天,千山万岭间处处传来杜鹃鸟的啼叫。
此联以互文手法营造开阔景象,描绘出友人将至之蜀地壮丽山川。王维不写别离之地的景色,而是想象对方前往之地,开篇便拉开宏阔的画卷,意象苍茫,气势雄奇。杜鹃啼声充满山间,既是风景描写,也带一丝凄清情调,为后文感情铺垫。
第二联:“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山中一夜雨后,飞泉百道从林梢奔泻而下。
写蜀地雨后奇景,泉水如瀑、重重叠叠,自山林高处飞泻而出,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王维擅长通过听觉意象营造氛围,这里的“泉声”与“杜鹃”相应成趣,使读者仿佛置身蜀中,感受那山雨后的清新与灵动。前四句如同一幅恢弘山水图,既有视觉冲击,也充满动态之美。
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汉地女子向官府交纳橦布,巴地百姓为芋田争讼不休。
由山水转入民情,诗人点出蜀中真实的风俗人事。橦布与芋田皆为当地特产,女子纳布、百姓争地,是蜀地特有的政务日常。这既是写实,也暗寓友人赴任之后将面临的政务场景。王维不直言“劝勉”,而是通过贴近生活的细节描写,让友人感受到治理一方的职责与不易。
第四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愿你如文翁重教化,不倚仗前贤声望自安无为。
结句引出汉代治蜀名臣文翁的典故,以此激励李使君。文翁在蜀推广教育、造福一方,成为治蜀楷模。王维用“翻教授”(重新施行教育之政)来比拟李君,希望他不要仰仗旧声望,而是自树新功,继往开来。此句辞意含蓄、感情深厚,既敬佩先贤,也寄望友人再造治绩。
整体赏析:
全诗六句三联,构思由远及近,由景及情,由山川风貌转入民俗政事,再升华为典故劝勉,层层递进,结构紧密。诗人不落俗套地从友人将去之地落笔,既写山水之美,也写民情之繁,更借古喻今,寄予厚望。全诗格调昂扬,情致充沛,展现出一种温和含蓄而不失高远的送别风格。王维的诗风在此展露无遗:清新、深远,内敛而有力量。
写作特点:
- 起笔宏阔,别开生面:不从别离之景写起,而以友人未来任所的山水为起点,开篇即气势恢弘。
- 景中含情,声色并举:通过视觉(“万壑树”“百重泉”)与听觉(“杜鹃”“雨声”)双重描写,营造立体诗境。
- 由景入情,寓情于政:借写蜀中民俗,引出朋友任职后的责任,使诗情兼具写意与写实。
- 典故运用,含蓄有力:文翁的典故不只是表层劝勉,更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承托。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送别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是责任的叮咛、志业的期许。王维将送别拓展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想象与精神鼓舞,使诗不止于情绪,而升华为风骨与担当。这种从写景到劝勉的递进方式,为送别诗拓展了艺术空间,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份不动声色、却深情厚谊的品格。
关于诗人:
王维(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王维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这是现今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一般印象。他的山水田园诗,兴象超远、意趣幽玄,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色韵清绝,广受后世读者喜爱。但王维其人,却从未真正成为山水田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