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李颀

song wei wan zhi jing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骊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为送别友人魏万所作。魏万虽比李颀年少,但两人情谊深厚,宛如忘年交。李颀晚年常居颍阳,并往来洛阳,这首诗或许便是在洛阳送别魏万时所作。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游子的离别情境,同时寄托对友人的关切与嘱托,情感真挚动人。

第一联:“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清晨听见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寒霜初降,他已渡过黄河。 诗人通过描写游子的离别场景,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微霜初降的细节增添了萧瑟之感,使离别的情绪更为浓烈。

第二联:“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听见鸿雁的鸣叫更添愁绪,何况远山云雾正是行旅之人经过的地方。 鸿雁是迁徙的象征,也承载着离愁别绪,云山的意象则突出了行程的遥远,进一步渲染游子的羁旅之苦。

第三联:“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关城的树木渐染秋色,寒意逼近,皇宫御苑里,傍晚捣衣声愈发频繁。 诗人以自然景象与宫苑之声衬托深秋的寒意,既渲染了环境的萧瑟,也隐喻离人思乡之情,富有画面感。

第四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莫因长安有许多游乐之地,而白白让青春岁月虚度蹉跎。 诗人以谆谆告诫作结,提醒友人切勿沉溺于享乐,而应珍惜光阴,奋发有为,充满人生智慧。

整体赏析:

这首送别诗情感深挚,寓意深远。诗人以秋日的景象渲染离别氛围,通过鸿雁、云山、树色、砧声等意象,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使送别之情更为浓烈。前六句既是诗人对友人行旅之况的想象,也是对其艰辛旅途的共鸣,而最后两句则由情入理,直白地劝诫友人珍惜时光,不要沉迷于长安的繁华与享乐,寄寓了诗人对后辈深切的关怀。这种融合离别之情、旅途之苦与人生哲理的写作方式,使诗歌在感伤之外更添一份厚重的智慧。

写作特点:

  1. 意象丰富,渲染氛围:以鸿雁、云山、微霜、砧声等秋日意象,增强离别的悲凉感,使诗歌充满画面感和感染力。
  2.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诗人既写实景,又融入想象,使送别之情与羁旅之苦交相辉映,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由景入理,层层递进:前六句描写环境与离别情境,最后两句转入劝诫,情感由感伤逐渐转向理性,层次分明。
  4. 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全诗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既表达离别之情,又隐含对人生的思考,使诗歌意境深远。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送别友人的作品,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借送别表达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并谆谆告诫友人莫沉迷享乐,而应珍惜时光,努力进取。这种人生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人,也对今人有所启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会被眼前的繁华迷惑,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时间,充实自我,避免虚度光阴。

关于诗人:

Li Qi

李颀(约690年 - 753年),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登进士第,后任新乡县尉,但仕途不顺,未得升迁,遂辞官归隐,终生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之间。他酷爱道家思想,曾服饵丹砂,追求仙道,终身未能显贵。其诗才卓越,工于五、七言歌行,尤以边塞诗和音乐诗成就最为突出,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皆有深厚交游,后人并称“高岑王李”。

Total
0
Shares
Prev
「宫词」顾况
gong ci by gu kuang

「宫词」顾况

「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顾况 释义:

Next
「古意」李颀
gu yi

「古意」李颀

「古意」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