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song li zhong cheng gui han yang bie ye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 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 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 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 日暮复何之。

刘长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李中丞时所作,写于唐代中晚期战乱不断、政局动荡的时期。李中丞是一位年事已高、战功赫赫却遭遇贬谪或闲置的将领。他曾统帅大军镇守南方边疆,如今被迫告老还乡,归居汉阳别业。诗人通过这首送别诗,一方面缅怀他过往的赫赫军功,另一方面又深切感慨其晚景的落寞,表达对其忠诚与命运的深深同情。

第一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这位征南老将如今四处流落,当年却曾统率十万大军南征北战。
起句对比鲜明,将昔日威风与今日落魄并列,奠定全诗悲壮苍凉的基调。

第二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罢官归来却无田园旧业,年老之际仍心怀着对清明时代的留恋。
写其清廉耿直、无私奉公,同时寄托对太平政治的热切向往,情感真挚深沉。

第三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当年他独立守边,三边安宁;那不将生死放在心上的勇气,唯有佩剑知晓。
这联是全诗精神核心,一句“轻生”写出将军视死如归的忠烈精神,极具英雄气概。

第四联:“茫茫江汉上,日暮复何之。”
如今江汉茫茫、暮色沉沉,将军将要踏上归途,却又不知未来何往。
结尾语调低沉,情绪哀婉,诗人替友人送行之余更添深深怅惘与不平。

整体赏析: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李中丞一生功业与当前处境的对比,展现一位老将军忠勇一生却晚景凄凉的形象。诗人没有流于哀叹,而是在叙述中饱含敬佩与同情之情,情绪含蓄却有力。诗中“不平之鸣”隐而不显,苍凉之中透出悲壮,写得大气磅礴而又哀而不伤。尤其“轻生一剑知”一句,简练传神,深刻描绘了李中丞一生的英勇精神。

写作特点:

此诗结构紧凑,用笔沉稳,语言凝练有力,善用对比抒情。从昔日军功写到今朝失意,从赫赫威名写到茫然归隐,形成强烈反差,极具张力。同时,诗中将写人、叙事、写景融为一体,借“江汉”、“日暮”之景,暗寓人生归途的迷茫,意象典雅而寓意深远。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老将的送别,更是对忠臣失意命运的沉痛控诉。在权力更迭、风云变幻的世局中,忠诚与牺牲常常被遗忘,诗人用深情的笔触,为李中丞立下精神丰碑,也让我们意识到历史中那些沉默英雄的价值与尊严。它启示我们:真正的忠勇不会因时局而泯灭,真正的荣耀也不应只属于当权者之口。

关于诗人:

liu zhang qing

刘长卿(?-约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他的诗也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为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即是无人能超越的意思。

Total
0
Shares
Prev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jian bie wang shi yi nan you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 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 赏析:

Next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qiu ri deng wu gong tai shang si yuan tiao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 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 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 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 长江独至今。 刘长卿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