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李白  

shan zhong wen da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赏析:

《山中问答》是唐代诗人李白隐居碧山时所作。当时,30岁的李白隐居于安陆白兆山,深深爱上了这里幽静的自然环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上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有人疑问我为何隐居碧山,我只是微笑不语,内心一片悠然自在。
这两句通过对话形式起笔,引出诗人隐居的原因。诗人以“笑而不答”回应疑问,既表现了喜悦而矜持的态度,也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引发读者思索。诗句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尘世喧嚣的淡然。

下联: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随溪水远远流去,这里另有一片天地,仿佛超脱了人世间。
这两句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描绘了碧山美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桃花流水的画面,渲染出隐居之地的仙境般意境,表达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以及与世隔绝的生活情趣。

写作特点:

  1. 语言口语化:诗句质朴自然,如日常对话,流畅而生动。
  2. 引人入胜的问答形式:以提问开篇,故作悬念,让读者期待答案。
  3. 典故融入:引用《桃花源记》的意象,增添了诗句的文化意蕴。
  4. 意境清新悠远:以桃花、流水构建出清幽之境,超凡脱俗。

整体赏析:

《山中问答》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自然的情怀。首句以提问引出,次句以“笑而不答”留白,展现诗人内心的怡然自得;后两句则借景抒情,以清新的意象描绘出宛若仙境的碧山图景。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展现出诗人脱离尘世的超然心境。

启示:

当信息洪流将现代人卷入“数字碧山”,李白的隐逸智慧显现出惊人的现代性:在社交媒体时代,“笑而不答”可转化为对信息轰炸的选择性静默,如同在喧嚣中开辟一方精神净土;而“桃花流水窅然去”的流动意象,则启示我们不必追求瓦尔登湖式的物理隔绝,而可在日常裂隙中种植诗意瞬间——通勤途中的一首诗、办公室窗台的一盆绿植,皆是现代人的“非人间”。更重要的是,李白以碧山为基点构建的“第三空间”,为困在996与内卷中的当代人提供了精神突围的范本:不必彻底逃离,只需在数字洞穴中守护心流,于人间世修筑属于自己的云阶月地。这种既入世又超然的生存智慧,恰是盛唐诗人留给后疫情时代最珍贵的礼物。

关于诗人:

Li Bai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

Total
0
Shares
Prev
「江夏别宋之悌」李白  
jiang xia bie song zhi ti

「江夏别宋之悌」李白  

「江夏别宋之悌」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李白 释义:

Next
「望天门山」李白 
wang tian men shan

「望天门山」李白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释义: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