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赏析:
这首诗大概作于唐代诗人王勃因仕途坎坷而滞留巴蜀期间。诗人在漫游途中,目睹山中的秋景,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滞留他乡、渴望早日归家的思乡之情。全诗通过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表现了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上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长江滞重似有哀愁,我则思念万里之外的故乡,渴望归去。)
诗人借“长江”表达自己的哀愁。长江本无悲情,诗人却将主观情感赋予自然景物。通过“已滞”暗示自己长久滞留他乡的处境,紧接着“万里念将归”直接点明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这两句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滞留异地的悲苦境遇。
下联:“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更何况正值高秋时节,山中遍布黄叶,随风飘飞。)
这一联表面是在写景,却是情感的深层次流露。秋风凄冷、黄叶飘零的景象既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内心孤寂和思乡愁绪的折射。诗人通过山中萧瑟的秋景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凄凉和飘零感。景中寓情,情因景生,使画面与情感交融而相得益彰。
写作特点
-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诗人巧妙地将主观情感融入自然景物,通过长江的“滞”,高风晚秋的“黄叶飞”,隐约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与思归之情。尤其是“山山黄叶飞”这句,以景结情,将秋景的肃杀之感与诗人的思乡愁绪融为一体,含蓄隽永。 - 主客观结合,虚实相生
诗歌中“长江悲已滞”是主观情感对客观景物的投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则是实景描写与主观情感的结合。通过虚实结合,诗人既描绘了自然景物,又深化了内心情感。 - 用典隐约,联想丰富
诗中有意借用了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意境,却不露痕迹地化入自己的情感表达,给人以深远的联想。 - 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诗末一句“山山黄叶飞”虽是纯景色描写,但承载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南宋沈义父提出“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便是典型例证,语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赏析
《山中》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归情感和孤独心境。首联开篇点题,借长江写愁绪;末联以秋景作结,通过黄叶飘零渲染萧瑟的氛围,表现旅途的孤独与飘零的无奈。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借景抒情,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融入诗中,使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整首诗简洁凝练,情感深沉,既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塑造了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
启示
这首诗启发我们在表达情感时,可以巧妙地借助自然景物,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既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又能丰富情感的层次。同时,这首诗体现了“含蓄”的表达之美,用最少的字句蕴含深厚的意境,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诗人情感的深度与广度。这种“语尽意无穷”的手法,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
关于诗人:
王勃(约650 - 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年十四,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