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莺啼残月」韦庄

qing ping yue · ying ti can yue

「清平乐 · 莺啼残月」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韦庄

赏析:

这首《清平乐·莺啼残月》为韦庄所作,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清晨离别的场景,表现了女子对恋人的依依惜别与深切不舍。韦庄词作常擅以生活化场景烘托情感,此作尤其突出他在结构、语言与情感刻画方面的巧思。此词虽以女子之口抒写相思之情,实则凝结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与情感流转的深刻体悟。

第一段:“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拂晓之际,黄莺初啼,淡淡残月未隐,绣阁中灯火刚熄。门外响起马匹的嘶鸣,是情郎即将远行的信号,偏偏此刻正逢暮春落花之时,更添惆怅。
这一段以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意象与声响构建了别离清晨的氛围。残月、莺啼、香灯、马嘶,既是具体可感的景象,也象征着将尽的美好与迫近的分离。“正是落花时节”则用自然之衰映衬人情之苦,将悲情渗透入环境之中。

第二段:“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她早已梳妆完毕,却因哀愁无心描眉,只得满怀愁绪,独自倚门凝望。郎君离去的路上残留着淡淡香尘,她不愿扫去,只怕一扫净,情郎便难以早归。
这一段深刻展现了女子在别后的执念与深情。“不画蛾眉”寓情深意重,既是对张敞画眉典故的呼应,也反映出女子心有所失、妆容未完的内心动荡。而“不扫香尘”更是典型的民间痴情语汇,言语看似荒诞,实则体现极深的情感联结和无望中的执着希望。

整体赏析:

这首词以典型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结构展开,在铺排声色、烘托氛围的同时,紧扣“离愁”这一主题,情景融合,意蕴悠长。上片所设之景,清丽含愁,既写现实场景,又暗寓离情别绪;下片通过细节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层层深入,将离别后女性的幽怨、痴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全词用语清新雅致,口语化的表达中不乏雅丽韵致,堪称五代婉约词中的典范。

写作特点:

词中善于用自然景象烘托人物情绪,用生活化细节深化人物心理。如“莺啼残月”兼具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染力;“香尘莫扫”则将无理化作至情,使作品在朴素之中生出无限柔情。此外,韦庄通过倒装的语序与典故的巧妙嵌入,增强了词语的节奏美和艺术含量。

启示:

这首《清平乐》不仅描绘了一次离别,更道出了人在感情中无可奈何的执念与痴情。正如那“不扫香尘”的执拗行为,是深情者在现实的无力感面前最后的情感寄托。这种看似“无理”的情感表达,却最能打动人心。它提醒我们:在真情之中,人往往愿意为了微末的希望而留住所有可能的记忆。这首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词人对日常生活细节与情感深层的精微把握,是婉约词传统中至情至性之作。

关于诗人:

Wei Zhuang

韦庄(约836 - 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存词五十余首,有四十八首见录于《花间集》​,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

Total
0
Shares
Prev
「荷叶杯 · 绝代佳人难得」韦庄
he ye bei · jue dai jia ren nan de

「荷叶杯 · 绝代佳人难得」韦庄

「荷叶杯 · 绝代佳人难得」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韦庄

Next
「女冠子 · 四月十七」韦庄
nv guan zi · si yue shi qi

「女冠子 · 四月十七」韦庄

「女冠子 · 四月十七」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