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饮酒」
李贺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赏析:
这首《秦王饮酒》是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秦王饮酒作乐,实则通过描写秦王的生活,隐射了唐德宗李适的奢靡与沉湎享乐。李贺通过这首诗批评了唐德宗昏庸的统治,讽刺他纵情享乐、不再励精图治的生活态度。李贺的诗风多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沉的情感,这首诗也正是通过夸张的描写,展现了秦王的荒唐生活。
第一联:“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秦王骑虎巡游四方,剑光照亮天空,天际湛蓝如洗。)
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秦王威严的形象。“骑虎游八极”生动传达了秦王的强大与威慑力,虎象征着力量与凶猛,而“剑光照空天自碧”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了秦王无敌的气势,将其与天际的广阔、清澈的碧空相对比,突显了秦王的霸气和威赫。
第二联:“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羲和击打太阳的玻璃般声音,劫灰被扫尽,古今平安。)
这两句借用神话中的羲和,引入了宇宙秩序的象征,表现了秦王如同控制天地般的强大威力。通过“敲日玻璃声”这一夸张的比喻,表现秦王的剑气之强,仿佛可以让日月天象为之一变。随着“劫灰飞尽”这一画面,诗人进一步说明在秦王的统治下,天下一片平安,所有动乱都已被平息。
第三联:“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龙头形状的酒壶倾倒着酒,邀请酒星相伴,金槽琵琶夜晚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两句描述了酒宴的奢华与酒的畅饮,“龙头泻酒”通过“泻”字表达酒如洪流般倒下,气氛愈加奢华,而“金槽琵琶夜枨枨”则描绘了琵琶的清脆音符,在夜晚显得尤为动人,营造出一种华丽、浪费的宴会场景。
第四联:“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洞庭湖的雨脚轻轻地吹动笙音,醉酒之时,竟能让月亮倒行。)
这两句诗通过笙的音色和酒酣的状态,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洞庭雨脚”描写了笙音在雨中悠扬的氛围,“酒酣喝月使倒行”更是通过诗人醉意的夸张,呈现出月亮都能因醉酒而倒行的荒诞景象,显示秦王的狂放与荒唐。
第五联:“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银色云朵层层叠叠,照亮了瑶殿,宫门掌事告知已经过了一更。)
这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瑶殿的景象,突出了宴会仍在进行。云朵在夜空中层层叠叠,宫殿内外仍然灯火辉煌,但掌事的人已经谎报时间,深夜仍继续举行宴会,表现了秦王的荒淫不知节制。
第六联:“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花楼中的玉凤发出娇媚又凶猛的声音,海绡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清新而浅,黄鹅跌跌撞撞地跳舞,千年觥杯不断相互碰撞。)
通过对花楼和歌舞的描写,展现了秦王宴会的奢华与混乱。玉凤的歌声既娇媚又带有暴戾之气,而“海绡红文香浅清”则在细腻的香气中蕴含着一种不安定的情绪。舞蹈和酒杯的碰撞,进一步加强了宴会的荒唐与过度。黄鹅舞蹈的失态和酒杯的撞击象征着宴会中的混乱与荒废,表现出权力和乐趣的彻底堕落。
第七联:“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仙人的烛树燃烧着轻盈的蜡烟,清音的琴声伴随醉眼泪水盈盈。)
这两句诗描绘了宴会的终结与悲凉的氛围。烛树的蜡烟轻飘飘,带有一种神秘的气息,而“清琴醉眼泪泓泓”则通过琴声与泪水的结合,表现出情感的无奈与伤感,给整个宴会画上一个忧伤的句号。
写作特点:
李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夸张、象征以及比喻手法,使得诗的语言极具表现力与冲击力。通过对秦王威严的极度夸张,突出了他的霸气与无敌形象,但随着诗篇的展开,气氛逐渐转向奢靡与腐朽,表现出对秦王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的批评。这种笔触的转变巧妙地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呈现出对暴君奢华生活的不满。
整体赏析:
《秦王饮酒》这首诗以秦王的威武和沉湎于饮酒作乐为题,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时人影射结合,构建出一幅极为鲜明的图景。前四句以秦王的雄图伟业为铺垫,后续则通过醉酒、歌舞等场景,描绘了他转向沉湎享乐的无所作为。诗人通过夸张的修辞,展示了秦王的暴戾和荒唐,抨击了统治者的腐化堕落。诗中最后几句“青琴醉眼泪泓泓”的描写,营造了压抑、哀怨的氛围,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荒唐生活的深切惋惜和不满。
启示: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一个腐朽的统治者的奢靡生活,也隐喻了权力的滥用与失衡。它提醒我们,任何统治者都不应沉迷于享乐,而应始终关注国家的治理与民生的福祉。同时,这首诗也警示了人们在权力面前不应丧失自我,应保持警觉与清醒,以防落入荒唐的奢靡生活中,最终迷失自我。
关于诗人:
李贺(约790 - 约817),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