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 · 其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赏析:
《遣悲怀·其二》是元稹在妻子韦丛去世约一年后所作,诗人当时担任监察御史。这首诗承接了《遣悲怀·其一》中的悲情,主要描写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与生活中的种种哀愁。诗中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与妻子遗物的描写,展现了失去妻子的痛苦,尤以贫贱夫妻共患难、最终死别的情感为核心,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尽哀愁。
第一联:“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这两句通过回忆与妻子讨论过的身后事,展现出当初的玩笑如今变成了现实。诗人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与妻子离世的无可避免,增加了他内心的痛苦。
第二联:“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诗人通过妻子遗物的处理,展现了自己心中的矛盾与无奈。对已施舍的衣裳表示释然,但对妻子亲手做的针线活却舍不得动,表现出对亡妻深切的怀念。
第三联:“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诗人在梦中对亡妻的怀念越发明显,甚至梦中为妻子送钱财,这种行为看似荒唐,但却极为感人,表现出诗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与依恋。
第四联:“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深知死别之痛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于那些贫贱夫妻共度艰难的夫妻来说,死别带来的哀痛更加深切。这不仅是普遍的失落,更是特殊的伤感。
整体赏析:
《遣悲怀·其二》延续了《遣悲怀·其一》中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与悲痛。全诗通过对妻子遗物的描述、梦中的情节以及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元稹失妻后的痛苦。诗人在回忆往昔时,既有对妻子高贵身份的缅怀,也有对两人曾共同度过贫困岁月的怀念。在诗中,元稹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妻子生前对家庭的付出与对彼此情感的深厚,以及死别后他内心无法释怀的痛苦。
全诗的语言简洁而深情,尤其在处理妻子遗物的细节上,诗人通过“施”和“存”的矛盾行为,表达出自己对妻子的深切怀念。梦中送钱这一“荒唐”的举动,揭示了诗人对亡妻的依恋,也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写作特点:
本诗的写作特点在于用平实的语言表现出深沉的情感。通过日常的细节和具体的物件(如衣裳、针线盒、婢仆等),元稹将自己对亡妻的怀念具体化、形象化,情感真切而动人。此外,诗人通过梦境中的荒唐举动与生活中的矛盾行为,进一步表现了对亡妻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全诗以简朴的语言,将个人的痛苦与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呈现出来,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启示: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夫妻情感中的深厚与痛苦。诗人通过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表达了爱与失落、生活与死亡的复杂情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人际关系中的珍贵与脆弱,同时也能体会到在困境与贫贱中,爱情的坚韧与不易。这不仅是元稹个人的悲痛,也是对所有失去亲人之人的普遍情感共鸣,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不论贫贱富贵,情感始终是最为重要的。
关于诗人:
元稹(779 - 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793)明经科,十九年(803)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贬。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暴疾终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