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释义:
秦韬玉的这首《贫女》以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位穷人家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诗的最后一句,“为他人作嫁衣裳”,尤为历来所传诵。该句语意双关,借叹惜贫女的处境,咏叹了穷困不得志的文人的遭遇,这正是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写照。
前两句: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贫困人家的女儿何时穿戴过精美华丽的衣饰。女大当嫁,想找个媒人说一门称心如意的亲事,却又因自己的贫困而备觉伤感。绮,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此联写贫女自叹,为自己的身世而黯然。
第三、四句: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怜,喜欢,欣赏。“俭梳妆”,梳着时髦的俭妆,晚唐有一种流行的女子妆扮,叫“俭妆”。这一联的大致意思是说,有谁会推崇喜爱我脱俗高雅的品格和情调呢?世人欣赏的是那些时髦的“俭妆”。这一联融注了贫女无比悲愤的心情,她出身贫寒,与荆钗布裙为伴,她不是没有美好的情操,她也和富家女孩一样对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世态炎凉,人们嫌贫爱富的目光,她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凄凉了。
第五、六句: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赞誉贫女高超的刺绣技艺及不随流俗的孤傲品质:贫女心灵手巧,有着高超的刺绣技艺,却不愿趋炎附势将本来美好的双眉描画得又细又长,只想珍惜一双天工巧手,绣出令人们赞叹的奇妙锦绣。当时唐代女子以画长眉为流行的妆扮,多把双眉修得纤细、轻盈。贫女内心充满了悲苦,不愿随波逐流,体现了她的自矜和孤傲。
最后两句: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压金线即指刺绣。年年用金线刺绣,到头来竟全是在为别人家的女儿准备嫁衣,自己又何曾有一件像样的嫁妆呢?此联将贫女的愤激情绪挥发到了极致,她在诅咒,在诘问。这声音并不是她个人的,而是代表着千千万万与她有着共同遭遇的贫女将心底的怨恨和不满洒向这个不合理的社会。
人们常说写诗要留有余味,让人有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去体味诗人的匠心安排,这首《贫女》正是这样,一句“为他人作嫁衣裳”足以引起多少人的共鸣和联想。全诗行文虽至此戛然而止,其意蕴却愈见悠长,读来颇感回味无穷。贫女的形象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贫女的处境正是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写照,诗人年复一年地为他人捉刀,成就他人名望,这又何尝不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的辛酸和愤懑通过贫女的这一声控诉倾泻出来,足以让普天之下所有怀才不遇之人为之同哭同歌。全诗用语工丽,语意含蓄而不隐晦,借他人之口道自己心中之事,无论在思想的表达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关于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