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 其三」陶渊明

ni gu iii

「拟古 · 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蜇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陶渊明

赏析:

这首《拟古·其三》作于公元421年,时年陶渊明五十七岁。彼时东晋王朝刚被刘裕所废,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南朝刘宋建立。陶渊明虽久已隐居,但对于故国的覆灭,内心仍充满痛惜与哀惋。这组《拟古》诗共九首,大多寄托着忧国忧时的深沉感慨,寓托古讽今之意。本篇以春景描写为表,实则内藏深意,抒发了诗人对故国沦亡的哀伤与对自身坚守品格的坚定信念。

第一段:“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仲春时节,正值春雨绵绵,春雷从东方隐隐响起。
以自然界的时序更替引入,象征新的一年开始,暗含世事变迁之意。

第二段:“众蜇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各种冬眠的虫类惊醒潜藏,草木也纷纷舒展生长。
描写万物苏醒、欣欣向荣,表面写自然之象,实则暗寓人世动荡。

第三段:“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一对对新归来的燕子,翩然飞入我的屋舍。
燕子的归来象征故人情谊与旧事重温,也寄托着思归故国之情。

第四段:“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昔日筑的旧巢依然存在,燕子成双返回旧居。
以燕子归巢寄托对故国的思念与希望之情。

第五段:“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自从别离以来,庭院日渐荒凉破败。
暗喻故国的衰败与失落,亦映照自身境遇的寂寥。

第六段:“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的心志坚定,不似顽石,那你的情意又将如何?
自述心志坚贞不移,反问对方(象征故国或故人)是否同样怀有旧情,情感凝重而深远。

整体赏析:

《拟古·其三》表面上是一首春景小诗,实则寄寓着深沉的故国之思与个人品节的坚守。陶渊明以仲春时节的时雨春雷起兴,描绘草木萌动、燕子归巢的自然景象,将生命的生机与时代的更替相映照。诗中燕子的归来与旧巢依旧,令人联想到昔日王朝的荣光,而门庭荒芜,则暗示着故国的沦落。结尾以自述心志坚如金石、反问故国之情未可知,情感由婉转而至沉痛,既有温柔细腻的怀念,又有坚定不移的自我守护。全诗意境深远,感情内敛,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心底那份沉甸甸的孤高与悲凉。

写作特点:

此诗语言自然流畅,表面写景而实寓深情,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诗中以燕归旧巢的细腻描写,象征对故国、旧时代的眷恋,意象生动,情感真切。整体构思层层推进,由自然界的春回大地,过渡到个人情感的寄托,最后收束于坚贞不移的自白,情绪由平和而趋向凝重,富有深沉的历史感。陶渊明通过对比自然万物的苏醒与故国门庭的荒芜,凸显出自己超然却悲悯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他一贯的简远清真、含蓄深挚的风格。

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时代变迁、世事沧桑之中,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坚守与操守。纵使故国倾覆、世道易变,个人亦应当持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陶渊明以燕子归巢、旧居犹存的画面,寄托了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启发我们在纷扰不定的世界中,仍需珍重初心,坚守自我,以超然之心面对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责子」陶渊明
ze zi

「责子」陶渊明

「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

Next
「拟古 · 其四」陶渊明
ni gu iv

「拟古 · 其四」陶渊明

「拟古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