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薛涛

mu dan xue tao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

赏析:

这首诗为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抒情之作,通过拟人化手法,将牡丹花视为与自己久别重逢的恋人,借花抒情,情深意切。薛涛一生漂泊,身世坎坷,在她的诗作中常见情思与自然景物的交融。本诗通过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意象结构,寄托了诗人对情感的寄望与深情牵念。

第一联:“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去年暮春,牡丹凋零,我含泪写下哀怨的诗笺,哀怨与你的离别。
开篇便以“去春零落”点明时令与情境,“泪湿红笺”则引出人物的深切情感。牡丹既是自然花卉,也被拟为旧日恋人,诗人将凋零视作“别离”,充满惜情之意,哀而不伤,缠绵悱恻。

第二联:“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我常常担心此别会如巫山神女般一梦而散,怎料竟有今日重逢的奇缘?
“巫峡散”“武陵期”均为富有诗意的典故:前者指楚襄王梦会神女终无果,后者指武陵渔人偶遇桃源。诗人既忧离别无期,又惊喜重逢难得。情感在梦幻与现实之间徘徊,构成深情又富浪漫色彩的诗意张力。

第三联:“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情意常常是通过芬芳的香气传递,虽无言语,却心有灵犀。
此联写人与花心意相通。花虽不语,但香气便是情意的象征。人与花间的默契令人动容,也体现出诗人独特的感受力与细腻笔法,令牡丹形象愈发灵动、真切。

第四联:“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愿在花栏边安放床席,夜深之时与你共话相思。
全诗情感至此达高潮。从“泪湿红笺”到“说相思”,写出了思念之深、重逢之喜,也表现出一种沉醉式的幻想愿景。这不仅是对花的深情,更是对人与人情感的极致追求与诗意化表达。

整体赏析:

薛涛以牡丹为恋人,将一段深情化入花前别后、梦幻重逢的诗意境中。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自然意象与典故神话,使得情感描写既有生活实感,又带有象外之意。她用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写出一种“花人合一”的情感状态,展现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独立的情感表达方式。整首诗在跌宕中蓄满柔情,在梦幻中植入现实,无论感情线条还是意象布局,皆极具艺术张力。

写作特点:

  1. 拟人设境,情景交融:通篇将牡丹拟为情人,花与人合,情与景合,细腻婉转。
  2. 典故熔铸,巧妙自然:引入“巫峡”“武陵”等典故,既提升意境,又深化情感。
  3. 语言细腻,含蓄婉约:情感表达不直白铺陈,而是通过环境、气息与心灵默契传达,留白处尤动人。
  4. 情感递进,层次分明:由“别离”到“梦散”,再到“重逢”与“相知”,直至“共说相思”,情感结构清晰,递进自然。

启示:

《牡丹》不仅是咏花之作,更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情感诗。它教我们:深情不必高声,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存在于细腻与含蓄之中。薛涛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与执着,赋予牡丹以灵魂,让花成为情的载体、梦的出口。在快节奏而浅薄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提醒我们珍视内心的真挚与美的联结。

关于诗人:

Xue Tao

薛涛(约768 - 832年),唐代女诗人,陕西西安人。曾居浣花溪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薛涛辩慧工诗,许多诗作托物言志,表达了其追求清俊高洁的情感特征。

Total
0
Shares
Prev
「杨柳枝词」白居易
yang liu zhi ci bai ju yi

「杨柳枝词」白居易

「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 赏析:

Next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李贺
yang sheng qing hua zi shi yan ge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李贺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傭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