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山行」
李端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
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赏析: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应为李端晚年游历茂陵(今陕西兴平)一带时所作。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所在地,山水幽深、古意苍茫,是唐代文人常游之地。此诗描绘秋日雨后茂陵山中的行旅情境,兼具自然景色的清润与内心情感的沉静,诗人虽自言“有病”,但不辞山行,仍愿随友人同行,情真意厚。
第一联:“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昨夜的雨刚在清晨停歇,空旷的山野里透出清冽的秋意。
开篇交代时间与环境,雨后之清晨、山中之幽静,一派澄澈秋光。“空山秋气清”写景极净,蕴含空灵之意,也为全诗定下清旷恬淡的基调。
第二联:“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
盘旋的云气中飞下一对白鹤,水面那边传来孤蝉的鸣叫。
这一联极富画面感,双鹤翔云而下,显出高远与灵动;蝉声隔水而来,显出幽寂与遥远,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自然与心境交融。
第三联:“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古老的山道上黄花飘零,荒野平地间却生起一片枯草赤色。
此联写景更添一层荒凉之感。“黄花落”暗示时序已深秋,“赤烧生”即枯草因秋而泛红,如火如焰,点染出肃杀氛围,同时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自然景色映射心境之衰老、旅途之艰。
第四联:“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我虽带病身躯仍能来到茂陵山中,幸得陪伴你一同前行。
结句写情,转入内心世界。诗人虽言“有病”,却以“犹得伴君行”为慰,点出情谊深厚,也透露出一种淡然洒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在荒凉山景中,人与人之间的陪伴显得尤为温暖。
整体赏析:
整首诗结构清晰,由写景转入写情,层次分明,语调平和。起句写雨后初晴的清晨景致,继之写山中飞鹤、蝉鸣的空灵意象,再写古道黄花与赤烧枯草的秋意苍凉,最后归结到病中行旅与友情陪伴的情感寄托。
诗中所描绘的秋日茂陵山行,既是一次自然山水的巡礼,更是一次身心交感的旅程。李端在清幽景致中注入自己体弱的身世感与对友情的珍惜。其“虽有病”却“犹得同行”的情怀,不悲不怨,透出温润与感念。值得注意的是,诗中虽写“病”,却无自怨自艾之意;虽写“秋”,却不流于衰飒枯寂,而是用清明之景与旷达之心意对抗萧索之气,显现出一种内在的平静与精神力量。
写作特点:
本诗语言清淡而意象丰富,采用“白描”手法,以平实笔调描绘雨后山中秋色。诗人擅长借自然细节渲染氛围,诸如“双鹤”“一蝉”“黄花”“赤烧”等意象,使山中秋意既清新又苍茫。节奏上,前六句皆为写景,不断转镜,如一幅幅定格画面,最后两句点出诗人自身的情感状态与对友情的珍视,使得写景不至空泛,情感内涵跃然纸上。全诗用字极为凝练,每联各有动静明暗之变,如“歇”与“清”,“下”与“鸣”,“落”与“生”,对仗工整又极富层次感。
启示:
人生即便处于疾病与衰老的阶段,依然可以在自然中体味到清明、恬淡与陪伴的温暖。在高古山川中行旅,在平凡风景中修心,是李端诗中传达的“以境养心”的人生智慧。面对衰病与秋凉,他未曾抱怨,而以同行之情、自适之心化解内忧,这种诗意人生观,值得今日之人深思与体会。
关于诗人:
李端(约743 - 785),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少居庐山学道,大历五年(770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其诗以五律见长,风格清丽含蓄,多写隐逸情趣与闺怨离愁,《全唐诗》存其诗25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