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怅望」马戴

luo ri chang wang

「落日怅望」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马戴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马戴晚年客居他乡之际。彼时他历经仕途坎坷、远离家园,身心俱疲,既有归乡无期的惆怅,也有岁月流逝的感喟。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以夕阳、归鸟、秋山、水影等景象寄寓个人的乡愁与自伤之情,是一首典型的感时伤逝之作。

第一联:“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孤独的浮云与归巢的鸟儿,顷刻之间已飞越千里。
诗人从高处远眺,只见孤云远飘,归鸟疾飞,瞬间即越千山万水,这种自然界的自由穿行,反衬出他滞留异地、行不得归的哀愁。借“孤”“归”寄寓心境,寓情于景,景中有情。

第二联:“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想到我为何流落他乡,离家已久始终未能归去。
此联由景入情,过渡自然。“念”字承上启下,正因云鸟可归、而己独留,触发思乡之情。诗人自问自答,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年华虚度的深切无奈。

第三联:“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微弱的夕阳洒落在高大的树上,遥望中晚霞仿佛燃烧着秋山。
画面感极强的一联,通过动态的“下”“入”表现出夕阳西坠、余晖映山的绚丽与短暂,暗寓年华流转、人生暮色之意。这种阔远静谧的景象中,含着孤寂与悲凉的气息。

第四联:“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临水却不敢俯视水中倒影,唯恐惊见自己容颜已变。
情感在此达到高潮,诗人惧怕面对自身的变化——不仅是容颜的老去,更是人生经历沉淀后的沧桑感。这一句由“乡愁”转入“伤逝”,由外而内,深刻表达出游子对岁月无情、前路未卜的感伤。

整体赏析:

整首诗情景交融、由远及近,从天边孤云、归鸟写到自我感慨,由视觉上的辽阔转入心理的深邃,形成从望乡到伤老的情感递进。诗人将羁旅久滞、思归无门的失落感,与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自伤之情结合,构筑出一幅落日黄昏下的孤影怅望图。全诗语言清婉含蓄,构图开阔深远,情感流转自然,既有深情的抒发,也不乏对自身命运的内省与叩问。

写作特点:

本诗构图巧妙,用“孤云”、“归鸟”、“微阳”、“远烧”、“临水”等意象将空间拉伸至极致,而情感却逐步收拢至内心深处。语言方面兼具空灵与凝练,尤以“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一句最为传神,借对影避视的细节刻画,将自伤融入场景之中,含蓄而深刻,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启示:

《落日怅望》不仅抒写一位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更深入揭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与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力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与内心波澜的交织,提示人们要珍惜时光、莫负归心,也让人感受到个人命运在宇宙洪荒与年华流转面前的渺小与感喟。它所展现的落日意象,不只是自然的黄昏,更是生命状态的写照,读来令人沉思。

关于诗人:

Ma Dai

马戴(约803年 - 约876年),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马戴在唐朝的诗坛上虽然名气不如王维、李白等一流诗人,但他凭借深刻的诗作和个性鲜明的文学风格,逐渐获得了一定的文学地位。他的诗作清新简练,尤其擅长五律,展现了唐代文学风格中的独特气质。

Total
0
Shares
Prev
「天涯」李商隐
tian ya

「天涯」李商隐

「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 赏析:

Next
「官仓鼠」曹邺
guan cang shu

「官仓鼠」曹邺

「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曹邺 赏析: 这首诗作于曹邺在洋州(今陕西洋县)任职期间。公元860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