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lun tai ge feng song feng da fu chu shi xi zheng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 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 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 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 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 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 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

赏析:

这是岑参创作的一首边塞诗,背景是唐代对西北边疆的保卫与征伐。封大夫即封常清,当时担任安西节度使,奉命西征。这首诗虽然题为“送行”,但并未拘泥于送别场景,而是借送行之名,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悲壮的边塞战争图卷。通过对轮台城紧张气氛、战场厮杀场面及战争历史感的描绘,诗人既抒发了对边将封常清的崇敬与祝愿,也表现了对唐王朝疆土安危的关切与豪情。诗歌极富画面感,既有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有苍凉的历史感,是岑参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联: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轮台城头的号角声在深夜凄厉吹响,轮台城北天空中的旄头星正缓缓坠落。
首联奠定全诗基调,以夜幕下的轮台城为背景,吹角声和星落象征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这里的“旄头落”不仅是天象描写,更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暗示敌军气数将尽,战争即将迎来胜利。

第二联: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昨夜紧急军书传到渠黎,单于的大军已退到金山以西。
军情紧急,边塞局势危急,汉军与敌军对峙,两军交锋一触即发。这两句交代战争背景,简洁有力,将西北边疆的紧张局势直观地展现出来。

第三联: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从戍楼西望,黑色烟尘翻滚;汉军已经集结在轮台城北。
从守军视角切入,远望敌军营地狼烟滚滚,与汉军屯驻形成对峙之势,战争氛围愈加紧迫。视觉与心理交错并置,让边关风云扑面而来。

第四联: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主将高擎旌旗西出征战,天亮时笛声悠扬,大军整齐出发。
战斗正式打响前的出征仪式,表现封大夫率军出征的威武气势。“吹笛”看似浪漫,却衬托出严峻战局下的一丝悲壮。

第五联: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四面战鼓齐鸣,声震雪海;全军呐喊,响彻阴山。
战斗正式爆发,鼓声与呐喊声交织成铺天盖地的战争交响。以夸张和想象渲染战场震撼气势,把边塞战争的壮烈场面推向高潮。

第六联: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敌军营地杀气腾腾,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累累,埋在杂草根部。
胜败未分之际,敌军士气如虹,场面极为惨烈。白骨与草根交错的景象,不仅是战争残酷的写照,更暗示边疆积年累月的无数牺牲。

第七联: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剑河风势凛冽,漫天雪片飞舞;沙口石头冻裂,战马蹄铁脱落。
从自然环境的艰险入手,展现恶劣的边塞气候与军旅行军的艰辛,将风雪严寒与战斗惨烈相结合,充满厚重的苍凉感。

第八联: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封常清辅国勤王,不辞辛劳;立誓为国平定边疆战乱。
赞颂封常清忠心报国、不畏艰险的英雄形象,点明诗歌核心——送行与赞美封大夫英勇无畏的精神。

第九联: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自古以来青史留名的人不计其数,如今我见你功勋卓著,超越古人。
以豪迈收束全诗,抒发对封大夫的崇敬与祝愿,寄托诗人对封常清此行必然取得辉煌战功的信心,也表达诗人对英雄事迹载入史册的期待。

全诗从战前紧张写到战斗激烈,再到英雄壮志与历史沉思,层层递进,既有战争场面的宏大渲染,也有历史视角下对边塞战争无数牺牲的苍凉叩问。诗人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想象和凝重的历史感,塑造了一幅立体的西征图卷,歌颂封常清忠义勇敢,也展现出边塞诗特有的壮美与悲凉交织的风格。

整体赏析:

这首诗虽题为“送行”,但并未拘泥于送别场景,而是借送行之名,描绘了一幅完整的边塞战争画卷。从战前紧张对峙,到大军出征,再到战斗惨烈和历史沉思,诗歌气势磅礴,情感深厚。诗人用夸张、对比、象征等多种手法,将战争的惨烈、环境的险恶、英雄的英勇、历史的沉重完美融合,既有豪情壮志,也有苍凉悲慨,充分体现了岑参边塞诗独特的豪放与深沉兼具的艺术风格。

写作特点:

  1. 气势宏大,场面壮阔:从轮台夜角到大军出征,从鼓声呐喊到风雪战场,层层推进,营造出极具冲击力的战争画卷。
  2. 虚实结合,夸张渲染:雪海涌、阴山动等描写,虚实交错,极具视觉冲击力,强化战争的惨烈与边塞环境的恶劣。
  3. 情景交融,历史沉思:通过白骨缠草根等意象,诗人不仅描写当下战争,更以历史视野关照边疆征战的长期积淀,赋予作品厚重的历史感。
  4. 层次分明,节奏明快:战前-出征-激战-赞颂-历史沉思,结构清晰,节奏紧凑,层层递进,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

启示: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以磅礴的气势、浓烈的情感、深厚的历史感,呈现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恢宏画面,也刻画出封常清等英雄将士的英勇形象。诗人以独特的边塞视角,向后人揭示边疆征战的惨烈代价与英雄荣光,带来深刻的历史反思。它提醒我们,功名与牺牲从来相伴,历史的伟业背后,往往是无数默默无闻者的生命献祭。岑参用他浪漫又深沉的笔触,为后世留下了这段可歌可泣的西征史诗。

关于诗人:

Cen Can

岑参(715 - 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漫游京洛河朔。岑参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与高适一起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

Total
0
Shares
Prev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bai xue ge song wu pan guan gui jing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Next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zou ma chuan hang feng song feng da fu chu shi xi zheng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