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遣怀八首 · 其二」元稹

liu nian chun qian huai ba shou ii

「六年春遣怀八首 · 其二」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元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在悼念妻子韦丛去世后的深切思念中所作,写于元和四年(809年)。当时,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身心俱疲,感情也愈加孤独。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整理旧物的情景,表达了对已故妻子的无尽怀念。韦丛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元稹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与失落,诗中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

第一联: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几页韦丛生前写给我的信,信上的字迹高低不齐,行距也时宽时窄。
这一联通过描写旧书字迹的细节,表现了韦丛的个性特征:她的字迹虽然不规则,但却温馨且亲切。这些细节不仅传递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也表现了他对她独特个性的珍视。

第二联: “自言并食寻常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信中说,生活清苦,常常要过“并食”日子,但她最担心的却是我在山中驿路奔波劳累,身体是否吃得消。
此联表现了妻子在生活困苦中仍心系丈夫的情感,她对生活的艰难轻描淡写,但对于丈夫的健康与安危却极为担忧。这种自我牺牲的爱与关怀,深刻展现了夫妻之间的深情。

整体赏析:

整首诗以一件普通的事——整理亡妻遗物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信件的字迹与内容,展现了诗人与亡妻之间的深厚情感。信中的字迹既体现了妻子的个性,又隐约透露出她对丈夫的担心与关爱。元稹通过这种简朴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悼亡之情愈加真切动人。诗人没有通过华丽的辞藻表现哀伤,而是通过细节与回忆勾画出深沉的感情,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波动,又具有清新质朴的美感。

写作特点:

元稹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如“旧书”中文字的高低不齐,真实传递了亡妻韦丛的朴素与真诚。诗人并未用华丽辞藻,而是通过平实简练的语言展现妻子的关怀与爱情。信件中的内容并不奢华,却深刻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温暖与无私。通过这种“无声”的表现,诗人展现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在情感表达上,元稹采用含蓄且深刻的方式,将悼亡之情转化为对妻子个性和深情的追忆。诗歌没有直白的哀伤,而是通过对日常细节的回忆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思念,进而让情感更具力量与真挚。

启示: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真正深沉的情感并不需要华丽的修辞,而是通过平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呈现。诗人在这首悼亡诗中,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传递了夫妻间最为真实、最为动人的情感。对于我们而言,生活中的细节,往往是最能展现真挚情感的地方。细致的关怀和真实的情感往往能够触动人心。

关于诗人:

Yuan Zhen

元稹(779 - 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793)明经科,十九年(803)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贬,后以暴疾终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Total
0
Shares
Prev
「秋思赠远二首 · 其二」王涯
qiu si zeng yuan er shou ii

「秋思赠远二首 · 其二」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 其二」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王涯 赏析:

Next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
dao shang hou fu dong shu bi zhi san guan yu xue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李商隐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