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赏析:
这首诗作于秋日夜晚,诗人面对清冷的景色,思绪纷飞,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秋天本就带有悲凉之意,而在离别与音信渺茫的现实下,诗人的愁思更显浓重。《凉思》正是这种情感的细腻呈现。
第一联:“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客人离去,水波平静地映照着栏杆;蝉声已经停息,清露沾满树枝。
诗人用静态景物描绘出客人离去后的冷清氛围。曾经喧闹的夏日已逝,蝉鸣不再,露水满枝,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也隐含着深秋的萧瑟之感。
第二联:“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此刻,我的心中充满永恒的思念,独自倚立,任凭时光悄然流逝。
诗人久久地沉浸在思念中,连时间的流逝都未曾察觉。这种执着的等待和深切的怀念,使思绪愈发悠长,愁绪更为深重。
第三联:“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北斗高悬,春天已经遥远;我身处南陵,迟迟未能收到友人的音讯。
诗人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遥远,表现自己与友人相隔千里、音信难通的无奈。这种意象不仅突出了漂泊之感,也暗示了友谊的疏远与难以企及的相见。
第四联:“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在天涯漂泊中,我屡次借梦境占卜友人近况,怀疑自己是否误以为他已有了新的知交。
诗人反复揣测友人是否已遗忘自己,而这种自我怀疑更显出孤独与落寞。他的思念不仅仅是对一位故人的情感寄托,更折射出人走茶凉、离久情疏的现实。
整体赏析:
全诗通过对秋日夜景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漂泊与孤独。诗歌的情感由思念到失望,再到疑虑,层层递进,使得离别的感伤更加深沉。诗人以冷清的秋景衬托内心的惆怅,使得愁绪更显浓郁,给人一种深远的共鸣。
写作特点:
-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秋夜的清冷景象,渲染出孤独寂寥的氛围,使思念更加真切感人。
- 层层递进,情感浓烈:从离别的寂静,到思念的深切,再到对友人是否疏远的揣测,情感递进,使诗意更显丰富。
- 用典精妙,含蓄深远:以“北斗”“春远”暗示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又通过“占梦”表现思念的无奈,诗句含蓄而耐人寻味。
启示:
这首诗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友谊的无奈,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情谊,不要让时间与距离成为关系疏远的借口。诗人用深沉的情感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也道出了现实中人情冷暖的变化,使我们更能体会到相聚的可贵。
关于作者:
李商隐(813 - 858),字义山,晚唐大家,擅骈文,尤工诗。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少年时,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所谓“浙水东西,半纪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