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其二」李商隐

li ting fu de zhe yang liu er shou ii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

赏析:

这首诗承接上一首,仍然围绕折柳送别的主题展开,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诗人通过描绘杨柳的姿态,赋予其依依惜别的情感,并巧妙地从送别延伸到迎归,使整首诗在离情中带有一丝希望,寄托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第一联:“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杨柳轻柔地沐浴在烟雾之中,枝条依依不舍,千丝万缕在夕阳余晖下轻拂飘扬。
这一联着力描写杨柳的婀娜多姿,赋予它温柔多情的特性。烟雾缭绕,夕阳西下,柳枝随风飘拂,似乎依依不舍地挽留行人。这样的景象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象征着缠绵难断的情愫。

第二联:“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请告诉远行的人,不要将柳枝全部折尽,留一半送别,也留一半迎接归来。
诗人劝慰行人不要将柳枝折尽,既是爱惜杨柳,也是对分别之人的宽慰。既然柳枝送别了行人,那么它也应当留下来迎接归人。这种构思使诗歌的情感由悲转喜,让离别不再只是无尽的伤感,而是充满对未来重逢的希望。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杨柳浓厚的情感,使其不仅仅是送别的象征,更成为迎归的信物。诗人通过“半送半迎”的构思,巧妙地化解了离别的哀愁,使诗意更加深远。相比于上一首的沉痛感叹,这首诗的笔触更加柔和,情感表达更为含蓄,给人以抚慰之感。

写作特点:

  1. 情景交融,寓意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使其不仅是离别的见证者,更成为希望的寄托。
  2. 语言婉转,富有层次:全诗由景入情,情感由悲至喜,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以物喻人,构思巧妙:折柳本是送别的象征,诗人却赋予它迎归的意义,使离别不再是永恒的伤感,而是充满期待的轮回。

启示:

这首诗提醒我们,分别并非终点,而是暂时的离去,人生的相聚与别离总是交替而来。正如柳枝既能送行,也能迎归,我们在面对离别时,也应保持希望,珍惜当下,期待重逢的美好时刻。

关于作者:

li shang yin

李商隐(813 - 858),字义山,晚唐大家,擅骈文,尤工诗。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少年时,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所谓“浙水东西,半纪漂泊”。

Total
0
Shares
Prev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其一」李商隐
li ting fu de zhe yang liu er shou i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其一」李商隐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李商隐 赏析:

Next
「答庞参军」陶渊明
da pang can jun

「答庞参军」陶渊明

「答庞参军」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