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作于唐代中晚期诗人被贬期间。面对仕途坎坷与政治挫折,诗人没有沉沦消极,反而借咏黄河之壮阔,抒发自己逆境中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展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一联:“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蜿蜒曲折的黄河卷带着无尽黄沙,历经浪涛淘洗、狂风吹簸,从遥远的天际奔流而来。
诗人借描绘黄河奔腾浩荡的气势,赞颂了其中黄沙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些砂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人或志向,在经历千难万险之后依然勇往直前,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不屈命运的投射与赞美。
第二联:“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我要逆流而上,直冲云霄,前往那遥远的银河,与牵牛织女相会。
诗人巧妙地将黄沙的行进与张骞溯河探源、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典故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不惧艰险、奋发向上的志气,寄托了他对理想与归宿的渴望,也显现出一种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
整体赏析:
全诗以奔腾不息的黄河为背景,结合神话传说,构思宏大,意象瑰丽。诗人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阔,又寄寓了人生志向的高远。诗歌从“黄河万里沙”起笔,展现一种壮丽而深远的气势;再以“银河”“牵牛织女”引入浪漫幻想,借助飞天般的想象,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志向不改、勇敢进取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气韵贯通,情景交融,是刘禹锡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作之一。
写作特点:
此诗善用夸张和神话意象,将现实与幻想巧妙融合,体现出诗人卓绝的想象力与诗意构思。语言精炼、节奏铿锵,既有磅礴浩荡的自然气势,又不失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黄沙与银河的象征性运用,不仅强化了诗歌的视觉张力,也深化了其哲理内涵,使人感受到一种动中有静、壮中含情的美。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如黄沙般勇敢地接受风浪的洗礼,如诗人所描绘的那般,即使面对的是遥远的“银河”,也要有“直上”的气魄和决心。诗中黄河的奔腾、银河的高远、牛郎织女的遥望,象征着理想的追求与坚持的力量,激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勇敢逆流而上,不惧风波,追寻属于自己的光明与希望。
关于诗人:
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中山无极(今属河北)人,后迁洛阳。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这一时期具有独特成就的诗人。在他的创作中,不乏反映时事和民间疾苦的诗篇。艺术上,他既能继承前代优秀的文学遗产,又能从民间文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明快活泼,节奏响亮和谐,风格雄浑爽朗,为时人所推重,誉之为“诗豪”。尤其是仿民歌的《竹枝词》,于唐诗中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