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元稹

ju hua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赏析:

这首《菊花》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时值深秋,元稹在长安赏菊有感而作。彼时正值元稹政治生涯初起阶段,尚未陷入宦海沉浮的苦涩。这首小诗不仅描写了秋日赏菊的闲情雅趣,也折射出诗人对菊花坚贞品格的欣赏与精神寄托,在唐代众多咏菊诗中独具一格。

第一联:“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一丛丛秋菊环绕着房屋,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的家。沿着篱笆赏花,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渐渐西斜。
诗人以“绕”字两用,一写菊花之盛,一写赏花之痴,营造出恬静闲适、充满诗意的田园气息。“陶家”暗指陶渊明,“东篱赏菊”意象呼应,进一步突显元稹心境与陶公为伍之情怀。

第二联:“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我并不是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谢尽之后,就再无花可赏了。
这一联表面上写爱菊的缘由,实则蕴含对菊花傲霜独放的赞赏。诗人巧用反语与转折,表达了对菊花特立独行品格的由衷敬佩,寓理于景,于浅语中见深意。

整体赏析:

全诗结构短小精巧,语言淡雅自然,却富有哲理。首联以写实为主,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秋日赏菊的宁静画面,不仅表现出诗人的闲适情趣,也铺垫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次联则情感陡转,由“不是”引出“更无花”的无奈与独钟,使得情感张力骤然提升。诗人不流于“爱其清高”或“傲霜独立”的常规描写,而是从时间的角度,点出菊花于百花凋零后仍傲然独放的独特价值,这种表达别开生面,引人深思。

写作特点:

这首诗的写作巧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诗人借用“陶家”意象,将赏菊之境自然过渡到陶渊明的高洁世界,使整首诗充满文人逸趣;其次,语言朴素含蓄,如“遍绕”“日渐斜”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写出菊花之盛,也写出赏花之情,简洁而传神;再者,四句诗结构紧凑、层层递进,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与点题,转折自然,收束有力;最后,诗中寓理于景,借“此花开尽更无花”一句表达了对菊花晚放坚贞品格的深刻赞美,在平凡题材中开掘出新意,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启示: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借咏菊之题,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坚贞品格的敬仰,也体现了在百花凋零后依然盛放的菊花所象征的孤高坚韧。这种审美选择,不仅源于对自然之感悟,也反映了诗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顺境中懂得欣赏,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身价值,如菊般独立而不媚世。

关于诗人:

Yuan Zhen

元稹(779 - 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793)明经科,十九年(803)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贬,后以暴疾终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Total
0
Shares
Prev
「赠内人」张祜
zeng nei ren

「赠内人」张祜

「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祜 赏析:

Next
「再宿武关」李涉
zai su wu guan

「再宿武关」李涉

「再宿武关」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李涉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