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jing lu ji kong zi er tan zhi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李隆基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25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李隆基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之后,顺道来到曲阜祭孔。在孔子墓前,李隆基遣使以太牢之礼致祭,并感慨万千,亲作此诗。诗中借祭孔所见与所思,抒发了对孔子生平的同情与敬仰,也表达了他本人尊儒重道、推行仁政的政治抱负。作为皇帝之作,此诗情感真挚、典故贴切,体现了唐代中期儒学复兴的氛围,也标志着孔子由布衣之师向“万世师表”的转变过程。

第一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孔夫子到底是为何而奔波一生?他在那个时代中四处奔走,命运多舛,始终不得志。
此联借用孔子“栖栖者非口舌之求也”之语,带出孔子一生为理想而奔波的悲剧命运。作为圣人,孔子并非为功名利禄,而是怀抱仁义礼乐之道,致力于教化诸侯,却始终未能实现“礼乐治国”的宏愿。作者以“栖栖”二字,深感其不遇,既是同情,也是敬佩。

第二联:“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如今此地仍是当年鄹邑之地,你的旧宅,曾被改建为鲁王之宫。
这一联承接上文,引出孔子的故乡与居所。诗中提及“鲁王宫”典出孔安国注,意在说明孔子的旧宅因其德望而未被轻毁,反而成为敬重的象征。这种“宅因人贵”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出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也反衬出圣人虽生前不得志,死后却受万民敬仰。

第三联:“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凤凰不至,你叹自己命运多舛;麒麟现身,你却哀伤王道无望,仁道受阻。
这一联通过两个典故表达孔子心中深重的忧患意识。凤鸟、麒麟乃祥瑞之兆,但孔子所处春秋乱世,礼崩乐坏,虽瑞兆频现,却无明君可辅,致使圣人“道不得行”,满腔仁政之志无处施展。作者借此感叹圣道难行,也借孔子的身世之叹抒发自己政治理想的难以施展。

第四联:“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柱之间,接受万民的敬仰,正如你梦中所愿。
此句化用孔子梦中“坐于两楹之间”之说,寓意他虽生前不得志,死后却受到后人顶礼膜拜,仁道终得大行。诗人以“当与梦时同”结尾,既表现出对孔子“虽死犹生”的敬仰,也含有自己的政治慰藉:圣道虽迟,但终会实现。

整体赏析: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却意蕴深远。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孔子一生的“栖栖不遇”写起,转而描绘其故地、旧宅,继而追溯其理想受阻、悲悯天下的高尚情怀,最后点明孔子身后得享盛名、实现夙愿的欣慰景象。作者通过自身亲历之感,将历史与现实、理想与遗憾、尊崇与敬畏交织在一起,不仅表达了对孔子人格与学说的崇敬,也抒发了自己对仁政理想的呼应与渴望。此诗情感深沉,富有帝王之气,却无骄傲自满之态,表现出一位有为之君对先贤的虔敬与认同。

写作特点:

  • 用典自然,层层递进:诗中多处用典,如“凤鸟不至”“麒麟被获”“两楹之梦”等,皆典出孔子生平典故,用得自然不浮,使诗意更显厚重。
  • 情理交融,抒情中寓政:全诗既有对孔子人格与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其政治理想的共鸣,是一首由情入理、由私及公的抒情诗。
  • 结构紧凑,前后呼应:诗以“栖栖”开头,以“梦时”结尾,形成首尾呼应的圆融结构,表达出圣道终得传承的欣慰之情。
  • 帝王身份与文化自觉的结合:诗人作为皇帝,以如此深情祭奠一位布衣圣人,反映出唐代中期尊儒思想的高涨,也表现了李隆基在文化政策上的清醒与自觉。

启示:

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不仅是对孔子命运与理想的悼念与称颂,更是对“虽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致敬。孔子一生奔走,虽屡遭挫折,却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正是这种理想主义、道德坚守与人格力量,才使他超越时空,成为万世之师。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并非一时功业,而是历经时代沉淀后,依然闪光的理想与人格。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中,秉持仁义之道、坚守初心信仰,或许正是对这位“栖栖者”最深切的传承与告慰。

关于诗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 - 762年),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Total
0
Shares
Prev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fu de zi jun zhi chu yi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 释义:

Next
「西宫秋怨」王昌龄
xi gong qiu yuan

「西宫秋怨」王昌龄

「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