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jiang xiang gu ren ou ji ke she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 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 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 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 相留畏晓钟。

戴叔伦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羁旅途中与同乡偶然重逢的情景。秋夜月满,异乡的城郭在夜色中层层叠叠,诗人与老朋友相遇,惊喜交集,恍若梦中。然而,夜晚的秋景又充满冷清之感,秋风吹动树枝,惊醒栖息的乌鹊,露水打湿了草丛,寒虫在凄切地鸣叫。这场相聚短暂而珍贵,朋友们都沉浸在美酒之中,唯恐天亮钟声响起,又要各奔东西。诗人通过对相聚的欣喜与旅居的感伤交织的描写,表现了游子心中浓厚的乡愁和对故友深挚的情谊。

第一联:“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秋夜的天空挂满圆月,城郭在夜色中层层叠叠。
首联以景起兴,点明时令与氛围。“天秋”渲染了萧瑟的秋意,“月又满”则暗示了团圆的意象。作者置身高楼远眺,只见层层城郭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深沉辽远之感。此景既写出了秋夜的幽美,也衬托了诗人异乡漂泊的孤寂。

第二联:“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竟然能在异乡再度相聚,恍若梦中相逢一般。
诗人惊喜地感叹,自己竟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与故人重逢,仿佛置身梦境。这个突如其来的相会,使他一时间难以置信,也凸显出漂泊生涯中难得的温暖。这句以“梦”喻现实,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人与人之间的离散与重聚更显珍贵。

第三联:“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秋风摇曳树枝,惊起栖息的乌鹊,露水沾湿秋草,寒虫低吟凄切。
这一联由室内聚会转向室外秋夜景象,营造了一种冷清萧瑟的氛围。“惊暗鹊”隐含了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无枝可依”的典故,象征旅人的漂泊无依。“寒虫”在秋草间的微弱鸣叫,更增添了一丝孤独寂寥之感。诗人通过这凄冷的秋景,暗示自己客居异乡的漂泊无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四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旅居在外,唯有借酒消愁,深怕相聚的时光被拂晓的钟声打破。
末联点明主旨:在旅途中,人们唯有借酒消解乡愁,以延续这短暂而珍贵的团聚。然晨钟响起,意味着新一天的到来,也意味着即将再次分别,这使诗人对离别的忧愁更加浓烈。诗歌在欢聚与离别的矛盾情绪中收束,使得这种游子之情更为深沉动人。

整体赏析:

整首诗以羁旅相逢为主题,既有对故友重逢的欣喜,也有对漂泊生涯的叹息。前两联写相遇之喜,后两联写秋夜之冷、离别之愁,情绪的起伏波动鲜明,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羁旅愁绪与大自然的秋景交融在一起,使得离别之伤、漂泊之感更显浓烈。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写作特点:

  1.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歌通过夜色、秋风、寒虫等意象渲染羁旅之愁,使得情感更具感染力。
  2. 虚实结合,梦幻交错:以“翻疑梦里逢”表现相逢的难得与不真实感,使得诗歌更富诗意。
  3. 化用典故,含蓄深远:巧妙借用《短歌行》中的“乌鹊南飞”,暗示自己身处异乡的漂泊之感。
  4. 层次分明,情感递进:由初见的欣喜,到秋夜的清冷,再到分别的惆怅,诗歌层次分明,使情感更加丰富饱满。

启示: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旅途中偶然相逢的喜悦,更深刻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惜。人生在世,离合无常,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往往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相聚才弥足珍贵。诗人用简短的诗句勾勒出离别的伤感与无奈,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当下的每一次相逢。

关于诗人:

戴叔伦(732 - 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时从萧颖士学,为门人之冠。安史乱起,避居鄱阳,闭门读书。戴叔伦的诗多表现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也有一些揭露社会矛盾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内容较为宽泛。他的诗风婉约清丽,诗论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Total
0
Shares
Prev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ti da yu ling bei yi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 释义:

Next
岑参
Cen Can

岑参

岑参(715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