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李益

jiang nan qu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李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属于闺怨题材,表现了一位商人妇独守空闺、思夫不归的怨情。唐代商业繁荣,许多商人常年奔波于各地,经商谋生,而他们的妻子则被留在家中,日日盼望丈夫归来。这类闺怨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思征夫,二是怨商人,而此诗正是后者的代表作品。诗人以简洁直白的语言,生动展现了商人妇的幽怨心理,并以巧妙的比喻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

第一联:“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嫁给了在瞿塘经商的商人,他日日都让我的期盼落空。
诗人开篇便直抒胸臆,写出商人妇的失落与埋怨。她曾无数次期待丈夫回家,却屡次被耽误。丈夫或许因生意繁忙,或许因商路不通,总是违背归期,让她的等待一再落空。此句以“误”字点出商人妇的愁苦,既表现了她的怨怒,也暗含了无奈的哀叹。

第二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早知江潮如此守信,我还不如嫁给弄潮的人。
诗人巧妙地以“潮”来对比商人的失信。潮水涨落自有规律,日日准时,而丈夫的归期却一次次推迟,毫无准信。面对漫长的等待和一次次的失望,她不禁生出悔意,宁愿嫁给整日与潮水打交道的弄潮儿,也胜过这朝思暮盼却总落空的生活。这句表面看似荒唐,但正因其痴怨之深,反而更加真实感人,充分展现了少妇的无奈和幽怨。

整体赏析:

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反讽,将商人妇的苦闷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潮水的“守信”反衬丈夫的“失信”,这一比喻形象而新颖,使少妇的怨情更显真实动人。她并非真的想要改嫁弄潮儿,而是在极度思念与埋怨中,生出一种带有自嘲色彩的假设。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此外,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直白质朴,不加雕饰,却有着极强的表现力。诗句仿佛是少妇脱口而出的心声,真实而自然,充满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简单的日常对话,将情感含蓄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更能体会其中的悲凉。

写作特点:

  1. 对比鲜明,反衬怨情:以潮水“守信”反衬丈夫“误期”,形成强烈对比,使少妇的怨情更为突出。
  2. 语言朴实,富有民歌风味:全诗短小精炼,仿佛是少妇随口说出的抱怨话,却极具感染力。
  3. 委婉曲折,情感真挚:虽是抱怨丈夫,却通过假设“嫁与弄潮儿”来表达,曲折委婉,更显愁怨之深。
  4. 寓意深远,超越个体哀怨:这不仅是一个商人妇的幽怨,更是封建社会中无数被忽视女性的心声,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对商人妇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折射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与孤独。商人奔波四方求利,而留在家中的妻子则独自承受着漫长的等待和寂寞的煎熬。她们的情感需求往往被忽视,而她们的怨情也难以排解。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语言,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不禁为她们的遭遇而感慨。

关于诗人:

li yi

李益(748 - 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或列入“大历十才子”,他写边塞题材的作品最为有名,尤以七言绝句见长。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

Total
0
Shares
Prev
「听筝」李端
ting zheng

「听筝」李端

「听筝」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 释义:

Next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ye shang shou xiang cheng wen di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