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灵台 · 其一」
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晚年沉溺声色、宠爱杨贵妃时期,是张祜讽刺宫廷奢靡与权宠专私的代表作之一。根据《旧唐书·杨贵妃传》,杨氏三姊妹皆因贵妃得宠而跻身权贵之列,“出入宫掖,势倾天下”。张祜通过表面上的歌咏颂美,实则对唐玄宗纳儿媳为妃、贵妃献媚得宠的丑行进行深刻讽刺,文字含蓄,批判有力。
第一联:“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朝阳斜照在集灵台,红花在晨露中娇艳初开。
首联描绘华清宫中风景如画,斜阳映照,红花吐艳,环境静美安详。看似描绘宫苑春光,实则以艳丽景物烘托杨玉环的美貌与新宠,如“红树花开”,暗示女子之貌色与得意。整体意境奢靡繁华,作为铺垫,引出下联的人物与情节。
第二联:“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昨夜玄宗刚刚授完道箓,贵妃太真含笑步入帘内。
“授箓”本为道教中赐予符命、封号之仪,这里却变成朝廷荒唐宠爱的掩饰工具。杨贵妃以受箓为名,“含笑入帘”,则表现其轻佻、主动迎合的神态,既写其媚态,又暗讽其不知羞耻。诗人巧妙地以“含笑”二字传神写出贵妃风骚之姿,同时点出这一切的合谋本质。
整体赏析:
此诗虽用赞美之辞写宫中之事,实则针砭深刻,讽中有褒,褒中藏刺。诗中通过对“日光”、“红花”等外在景象的描绘,烘托出奢华的环境与女子得宠之态;而通过“授箓”、“含笑”等细节,则讽刺了宫廷荒淫、宗教被用作掩饰私情的现实。尤其“含笑入帘”一句,将太真的娇媚和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简洁含蓄的语言揭露权宠交易、宫闱之丑,颇具讽刺意味,风格婉转却力量十足。
写作特点:
本诗采用“似褒实贬”的写法,以表面赞颂之词,含蓄表达批判之意。语言精致典雅,构思含蓄巧妙,首联以景写人,尾联则以情写讽,虚实相间,批评锋芒却藏于温婉语气之中。尤其在“太真含笑入帘来”一句中,寓褒于贬,以点代面,含蓄地揭露了宫中乱伦与伪装的荒诞现实,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现实关怀。
启示:
这首诗通过华美辞藻与含蓄表达,讽刺了权势与美色相勾连的宫廷丑闻,提醒我们: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了背后的荒唐与腐败。在现实生活中,虚伪的装饰与权力的蒙蔽常常令人迷失方向,而真正的清醒与批判,往往隐藏于貌似温和的语言之下。此诗以一曲“宫词”式的表达,让我们看到诗歌不仅可以抒情言志,更能揭示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幽微曲折。
关于诗人:
张祜(?- 849),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原来客居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抑郁而归,迁徙淮南,晚年隐居于丹阳以终。张祜的诗多刻画山水、题咏名胜之作,其宫词尤为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