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迪所作,属与王维唱和的《辋川集》系列之一。王维在陕西蓝田辋川一带有别业“辋川别墅”,常与好友裴迪结伴登山游赏,抒写山水之趣,共成五言绝句二十首,此为其一。《华子岗》为其中景点之一,展现了裴迪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与恬淡闲适的心境。
第一联:“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夕阳西下,松林中响起阵阵清风;游人归途上,草叶上的露珠已被阳光蒸发。
此联描写游人盘桓山中,直至日落方归,时间由“日落”带动气氛的转变。“松风”带来山中清凉与空旷之感,而“草露晞”则映出归途上落日余晖所带来的温暖气息。既写山中景色变幻,也暗示游人玩赏后的满足与轻松。
第二联:“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云霞的光辉斜洒脚下的山路,山间的苍翠草木轻轻扫拂着衣袂。
这两句承“还家”而来,描写下山途中所见。山间云光如烟、氤氲弥漫,仿佛掩盖了来时的脚印;翠绿山草摇曳拂衣,如同依依不舍地挽留游人。裴迪采用移情入景之法,将自己对山水的留恋之情赋予自然景物,使“云光”“山翠”具有了情感的温度,景与情交融一体。
整体赏析:
全诗以时间推进为线索,从日落至归家的过程,将游赏山林后的情绪娓娓道来。裴迪不以奇险山势为写作重点,而着重表现“华子岗”暮色中的宁静与幽美。诗人于轻风落照中归家,于云光翠色中生情,留连忘返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诗中的“侵”“拂”两字极具动感,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营造出一种温柔亲切的氛围,使读者仿佛也随诗人同行于山间小径,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清新与澄澈。
与王维同题之作中表现的“惆怅情何极”不同,裴迪更注重游后的恬淡与闲适。他笔下的华子岗不只是实景,更是一种心境的寄托,一种山居生活的理想化映象。
写作特点:
- 景与情交融:诗中自然景物如“云光”“山翠”等不仅构建画面,更承载情感,使华子岗成为心灵与山水共鸣之地。
- 语言简淡自然:四句诗语言清简无雕饰,却含情蕴意,呈现出山居生活的闲适美。
- 移情入景技巧巧妙:将诗人对山水的依恋情绪投射到山风、云光、草露之中,使山色也如人情般温婉可亲。
- 以动写静:如“松风起”“露晞”“云光侵”“翠拂”等动作词汇,虽描写的是静景,却使整幅画面流动而生意盎然。
启示: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真正的美不在于奇峻壮丽,而在于与自然心灵相契的宁静之境。**在喧嚣忙碌的尘世之外,人们依然渴望一处如“华子岗”般的清净之所,感受夕阳、山风、草露带来的平和与温柔。裴迪借山水写心情,不慕权势、不逐浮华,而在每一处细微自然变化中体味生活的本真,正是唐代士人高洁情操与闲适理想的真实写照。这份淡泊与从容,至今仍值得人们静心体会。
关于诗人:
裴迪(生卒年不详),关中人,天宝后为蜀州刺史,曾官尚书省郎。与王维、崔兴宗隐居终南山,在王维别墅与之唱和。肃宗上元元年(760)宦游蜀中,又曾与杜甫诗酒唱和。《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