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主簿二首 · 其二」陶渊明

he guo zhu bu er shou ii

「和郭主簿二首 · 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陶渊明归隐期间。彼时他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但其内心并非全然宁静,仍时常感怀世事与人生理想的落空。在这首秋日怀思之作中,诗人借景寓情,通过描绘秋高气爽、松菊自芳的景象,寄托了自己高洁不屈、志行未展的幽深情怀。

第一联:“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春日时雨润泽万物,而今已是秋天,清凉肃穆的节气到来。
对比春与秋的气候,突出“素秋”的冷峻与清洁,为全诗定下高洁的情调。

第二联:“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露水凝结,空气中没有一丝浮动的浊气;天空高远,景象清澈肃穆。
描绘典型的秋景,空气清新,天朗气清,展示自然的宁静与超然。

第三联:“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山陵高耸,峰峦秀逸,远远望去皆为奇绝之景。
写高山秀峰,实为象征高人志节,寄托诗人对超然人物的景仰。

第四联:“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菊花盛开在林间闪耀光辉,青松排列在岩石上如同冠冕。
菊与松皆为坚贞象征,菊花不畏霜寒,松树常青,意在赞美高洁不俗之志。

第五联:“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心中感念这些贞洁秀逸的姿态,它们是严霜之下的英杰。
高度评价松菊等景物的品格,实则以物写人,歌颂隐逸之士的卓然节操。

第六联:“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举杯之际思念那隐逸高人,隔着千年也想抚慰这份诀别之情。
情感由物转人,衔杯抒怀,将对高人隐士的敬仰延伸至千载不变的共鸣。

第七联:“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我一心守志修身,却未得施展抱负,在这清明良辰里也不免心神倦怠。
直抒胸臆,诗人虽自守清白,却常有壮志难酬之痛,于美景中生出淡淡的忧愤之情。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物我交融的秋日诗作。诗人以“素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高远清澈、刚劲肃穆的自然图景。松、菊、山峰、清风,在诗中皆成托物言志之象征,寄寓着诗人对高洁人格与隐逸精神的由衷向往。他借自然景物抒发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慕与对现实不得志的感慨。虽然诗中有“不获展”“厌厌”之句,却并非颓唐消极,而是透露出一种内敛却坚韧的精神力量,展现了诗人虽隐居却不忘胸中丘壑的深沉心志。

写作特点:

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自然,语言素朴而不失典雅。陶渊明通过“松菊”为主线,将秋景与人格品格有机融合,使写景不止于描绘,更上升为哲思与人格表述。诗中“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等句,点出情感与景物的内在共鸣,体现出其物我相契、主客相融的艺术风格。同时,末尾一转,带出内心压抑与人生不得志的情绪,为整首诗注入深沉人文关怀。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面对浮华与纷扰,应如松菊般坚贞独立,不改初心。即使现实无法完全容纳理想,守节自持、清清白白地活着,也是一种生命的成就。陶渊明以其深远的情思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洁,不在外物的浮饰,而在内心的坚持与纯净。秋景虽肃,意境却壮,诗人以宁静的笔触写出高远的精神境界,教人审视自身,也引人自省人生之道。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和郭主簿二首 · 其一」陶渊明
he guo zhu bu er shou i

「和郭主簿二首 · 其一」陶渊明

「和郭主簿二首 ·

Next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陶渊明
gui mao sui shi er yue zhong zuo yu cong di jing yuan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陶渊明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