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开元年间,当时孟浩然(隐居于湖北襄阳鹿门山)过着一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到访一位山村故人家中作客时所作,内容描绘了田园的清幽景致和宾主间亲切融洽的情谊,是中国古典田园诗的经典之作,清淡中见深情,平实中藏画意。
第一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老朋友备好了鸡肉和黄米饭,邀请我去他家乡村做客。
这一联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了诗人赴约的背景。“鸡黍”虽是家常饭菜,却饱含浓浓情意,既显田家风味,又透出主人的朴实热情。全无矫饰,质朴自然地铺垫出宾主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村庄,一道青山在城郭外斜斜地延伸。
这一联以远近结合、动静相衬的画面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田园景致。绿树掩映的小村与斜卧远山相对成趣,空间层次分明,环境闲雅安逸,为下文的饮酒谈天营造出舒适自然的背景。
第三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打开窗户正对着谷场菜园,举杯畅饮,闲谈农事与家常。
这两句由景转情。窗外是田野风光,窗内是举杯话桑麻的温馨场景。“桑麻”虽是平常话题,却正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出主客之间话语的自然与真诚,也渲染出一种质朴宁静的人生理想。
第四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重阳佳节到来,我还要来这里欣赏菊花。
结尾一句情味悠长,诗人意犹未尽地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依恋。这既是一种回访的约定,也饱含着他对故人情谊的珍重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整体赏析:
《过故人庄》在平淡无华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意和清新的意境。诗人描绘了一幅浓郁田园风情的生活画卷:农家小宴、林木青山、场圃桑麻,皆构成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然乐园。全诗没有一个“喜”字,却字字都写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欣悦;没有一句“情”语,却处处流露出朋友之间亲切和睦的情感。这种“不写而写”的方式,使得全诗意境淡远却余味无穷。
写作特点:
此诗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淡而有味”。语言上极为简洁清淡,不加雕饰,却情景交融、韵致悠长。从日常饮宴写到山村风貌,再到举杯话农,最后以重阳之约收尾,自然流畅,层层递进。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简而不浅,写友情时朴而不疏,充满了中国传统田园诗独有的空灵与安逸。整首诗宛如一幅水墨画,疏淡中见深情。
启示:
这首诗启发我们珍惜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温情,也提醒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之外,田园与宁静生活有着恒久的吸引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种远离纷扰、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仍旧令人向往。诗人用一顿乡宴、一窗美景、一段闲话,展现出人生最本真的幸福与满足,让我们在浮躁中回归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关于诗人:
孟浩然(689 - 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一生除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李白在《赠孟浩然》中予以充分赞美,杜甫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