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信吟」
孟郊
泪墨洒为书,家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孟郊漂泊他乡之时,描写他书写家信时的真实情感。诗中深挚的情感极可能寄托于对母亲的思念之中。孟郊生性孝悌,情感细腻,《游子吟》已广为传诵,而这首《归信吟》则表现他寄信家乡时的一种灵魂出离、情思难遣的深切体验,是其孝亲情怀的另一侧面。
第一联:“泪墨洒为书,家寄万里亲。”
泪水与墨迹一同洒在信纸上,这封信是写给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
写信之时情不自禁,泪墨交融,诗人以至真至情的笔触,将一种游子寄情家书的动人场景呈现眼前。“万里亲”四字,使亲情的距离感和思念的浓烈更加凸显。
第二联:“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信寄出去了,仿佛连自己的魂魄也随信一同远去,独留下这空空的身体呆坐原地。
情感在文字中倾注而出,信成之后,心已随之飘向亲人所在之地。这一联以极具冲击力的语言表达出寄信之后情感的空虚与灵魂的离散,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深情眷恋。
整体赏析:
全诗四句,虽语句平易,却情感深沉,意境极其真切动人。孟郊以“泪墨”写信,强调写信过程中情感无法遏制,继而通过“书去魂亦去”的比喻,将情思化作魂魄随信远行,再以“兀然空一身”点出留在异乡的自己早已灵魂出壳,心随书往,只余形体。这种近乎灵魂出窍般的刻画,极具感染力,也极其独特,是游子思亲之情的高度凝练与升华。
写作特点:
诗句朴素无华,却情感丰沛。没有藻饰,没有对仗,却更贴近人心。尤其后两句将寄书的动作升华为精神出离的体验,带有浓厚的主观情绪色彩,极具表现力。全诗虽仅四句,却构思完整,起承转合自然,感情起伏收放自如,是短小精炼却撼动人心的佳作。
启示:
此诗启示我们:真正感人的文字,往往源自真挚的情感。孟郊并未用华丽的辞藻去装饰家书情思,却以最朴实的语言道出最深的牵挂。在日常交流变得轻易快捷的今天,我们也更应珍惜人与人之间那份深沉的情意——尤其是对亲人的思念,哪怕一封简短的家信,也足以承载千言万语与不尽柔情。
关于诗人: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于河南嵩山。贞元十二年(796)始登进士,年已四十六岁。贞元十六年(800)任溧阳尉,后辞官。元和元年(806)迁为兴元军参谋,病死于赴任途中,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的诗四百多首,多是乐府和古诗,大多倾诉个人穷愁孤苦,表现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也有部分诗作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对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同情。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诗风冷峭,是著名的苦吟诗人,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