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赏析:
《闺情》是一首描写妇人深夜思念丈夫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闺情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妇人孤寂、思念丈夫的情感。诗人以夜晚的景色为背景,巧妙地通过夜的宁静、女子的孤独以及外界声音的误导,勾画出了一幅生动的思妇心情画。
上联:“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月亮已经落下,星星稀少,天即将亮起;孤灯依然燃烧,梦境却难以成真。)
这两句通过对天色的描写,传递出清冷和孤寂的氛围,表现了女子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和无眠,暗示她因思念而无法入眠。
下联:“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她披上衣服,再次走到门前张望,因晨间喜鹊的鸣叫声感到不悦。)
这两句通过女子起身张望的动作,表达了她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而“鹊喜声”的误导和“不忿”的情绪,则表露出她对失望的急切反应,暗示她对丈夫迟迟未归的内心不满。
写作特点:
诗人在描绘情感时,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子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动作的结合,营造了一种幽深、清冷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诗中的“月落星稀”与“孤灯”相互照应,突出了女子孤单的情境,而“鹊喜声”和“不忿”则把情感的波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体赏析: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个闺中少妇在深夜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前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清冷与寂静,之后通过女子起身的动作和对外界声音的反应,转折出她心中的失望与不满。全诗在结构上有起伏,从静到动,再到静,层次分明,情感变化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自然的场景描写,将一个看似平凡的情感表达得充满诗意与生气。
启示:
这首诗教会我们如何通过环境与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情感,使得看似简单的生活片段,承载深刻的情感体验。诗人在极简的文字中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变化,展示了语言和节奏的巧妙运用。
关于诗人:
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曾依皎然读书。大历五年(770)进士,初授校书郎,以疾辞官。后起为杭州司马,以厌烦官场俗事,弃官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寄赠之作,才思敏捷,颇受时人称道。《全唐诗》录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