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街鼓」
李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赏析:
《官街鼓》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通过描绘官街鼓的声音,将无形的时间和人生的短暂与无限的宇宙、永恒的鼓声进行对比,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李贺早逝,身处社会底层,常感生命短促,尤其对世事变化有着敏感的感受,因而对时间的流逝感触更深。
第一联: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清晨鼓声轰鸣,催促着太阳升起;黄昏鼓声再度响起,唤月亮升空。)
这两句描绘了日月交替的宏大景象,鼓声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不息,给人以宇宙轮回的感觉。
第二联: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汉城的黄柳映照着新的窗帘,柏陵的飞燕掩埋着芳香的骨骸。)
这两句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和燕子的遗骸,突出了生死无常和人事变迁的主题,与鼓声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三联: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千年的历史碎片,如同被鼓声撕裂,而日月仍悠长不息;然而孝武帝和秦皇却永远无法再听到这声鼓响。)
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死亡来反衬人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表现了时间的无情。
第四联: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从你身旁,黑发如芦花般灿烂,但最终独自守护着南山,维系着中国的历史。)
这两句探讨了人类的老去和历史的延续,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第五联: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几度天上的神仙已被葬送,而漏水的声音依然不止。)
最后,诗人用神仙的死亡来强调时光无情,揭示即便神仙也无法逃避死亡,时间的流逝永远不止。
写作特点:
李贺在这首诗中的表现手法富有象征意义,他通过对鼓声的描写,巧妙地把时间这一无形、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赋予它生命与声音。诗人通过对比手法,不仅呈现了人类生命的短暂,也突出了历史与宇宙的永恒,深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命运的无奈感悟。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反复的鼓声描写,巧妙地象征了无形的时间,并将其与人类生命的短促、历史的悠长进行对比。诗人通过对历代帝王追求长生不死的反思,借鼓声传达了对时光无情、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中的每一联都层层递进,通过鲜明的对比与丰富的象征,逐渐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宏大。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非常出色,既有深沉的思考,也具备强烈的情感色彩。
启示:
《官街鼓》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与人生的有限,这启示我们珍惜当下,正视人生的短暂。即便是古代的帝王,也未能逃脱时间的束缚,追求长生的渴望终究徒劳无功。我们应当意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度过每一刻,而不是空想永恒。
关于诗人:
李贺(约790 - 约817),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