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 其一」张九龄

gan yu i

「感遇 ·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

释义: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又是盛唐前期开一代诗风的大诗人,这首诗可说是他五言古诗的代表作之一。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他晚遭谗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身世感慨,“雅正冲淡,体合《风》《骚》”《(唐诗品汇》),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此诗即为第一首。全诗借对兰桂芳雅的赞颂,表现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可视为诗人高尚人格的自白。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兰,即兰草。葳蕤,草木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桂华,即桂花。华,古“花”字。皎洁,即明净。句意为:春来兰叶繁盛芬芳,秋天桂花飘香皎洁。兰举其叶,桂举其花,以代全体。兰草的叶有香气,与次句的“桂华”相对。兰称“葳蕤”,重在表现其郁郁勃发的旺盛生机;桂用“皎洁”,重在赞美其溢彩流光的清雅姿质。兰盛于春,桂洁于秋,姿貌有别,季节各异,此处列举春兰秋桂,深有喻意。卢文 注《文选》云:“兰桂,皆有异香,以喻怀才抱德之士。”诗人以兰桂起兴,与屈原的以香草美人咏其志一脉相承。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自尔,自然地。句意为:兰桂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秋景,春秋自然就成了美好的季节。陶潜《移居》云:“春秋多佳日。”这里以“欣欣生意”回扣兰之葳蕤和桂之皎洁,以“佳节”照应春秋,言春、秋之所以被人称为佳节,正是由于兰叶和桂华(花)的欣欣向荣。而人世间,怀才抱德之士逞才得志之时,国家亦繁荣昌盛,二者何其神似。这正是诗人的寄寓所在。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林栖者,即山林栖隐之士;坐,因而。句意为:又有谁知道山林隐士,闻到清风送来的兰桂香气,而生爱慕之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兰秋桂本身的芳美自然会招致林栖者,亦即结句的“美人”的欣慕爱怜。古人称兰为“幽兰”,向被山林隐士所慕而引为同调。这里,“风”既是兰桂之香风,又寓含着君子德人的高风亮节。而以“谁知”二字引领二句,采用拟人化的笔法,表现了兰桂美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格,为诗结句埋下伏笔。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本心,即天性;美人,指林栖者。句意为:散发芬芳是兰桂的本性,并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孔子家语》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此化用其意。草木,借指兰桂。本心,一语双关,托寓怀才抱德之士及自己的本性。美人折,概括五六句的“闻风相悦”,前冠以拟人化的“何求”二字,以议论的笔调对林栖者闻风坐相悦的情形予以解释:兰桂味芳姿美,并非献媚取宠于春秋,也不是求人相悦而摘取,完全出于本心。这种本心亦是诗人及古之仁人孜孜以求的君子之心。

张九龄七岁能诗,文采卓异,他的《感遇》十二首,后人以之与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相提并论,称他为继陈子昂之后开启盛唐诗风的诗坛领袖。由此诗观之,并非虚言。此诗托物言志,与陈子昂《感遇》其一(兰若生春夏)大体相若。陈诗感伤岁华摇落,此则强调自我进修;陈感叹怀才不遇,沦落自伤,此则明穷通得失,不变初衷,似更胜一筹。屈原《离骚》有云:“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全诗即化用此。

关于诗人:

zhang jiu ling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开元之治”的最后一位贤相,议论朝政,刚正不阿。后为李林甫、牛仙客等所忌,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被排挤出朝,贬为荆州刺史,以文史自娱,写了不少清淡惋惬、寄托深远之诗。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ev
「望月怀远」张九龄
Wangyue huaiyuan

「望月怀远」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 释义:

Next
「感遇 七」张九龄
Ganyu Ⅱ

「感遇 七」张九龄

「感遇 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