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fu de mu yu song li cao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

赏析: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在南京(古建业)任职期间,是他暮雨中送别友人李曹时的情感流露。彼时江面烟雨迷蒙,钟声悠然,诗人立于江畔目送友人乘舟远去,暮色与细雨交织成一幅朦胧而感伤的图景。眼前帆影渐远,水鸟迟飞,诗人不由得触景生情,将离别的惆怅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融入细腻的描写之中。整首诗借助自然意象营造出幽深怅惘的氛围,既是一次送别的实录,也展现了诗人温厚真挚的情感与诗中常见的江南暮色之美。

第一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在楚地的江边,细雨霏霏;傍晚时分,建业城的钟声响起。
起句点明时间与地点:微雨中的长江边,暮钟敲响的南京。景象凄清,为全诗奠定感伤氛围。

第二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迷濛的烟雨中,船帆缓缓驶来;昏暗的天色下,鸟儿飞行迟缓。
描写暮雨对景物的影响,帆重鸟迟,衬托雨中的沉郁氛围,也寄寓送别的沉重情绪。

第三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海门远不可见,江边的树木在水雾中含润欲滴。
从视野所见进一步描绘雨中景象,虚实结合,情感愈浓,暗示远行之路的遥远与不可企及。

第四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离别之情无穷无尽,泪水沾湿衣襟如同细雨纷丝。
情感达到高潮,将满腔离愁化作雨丝般细密的泪水,与开篇的“微雨”遥相呼应,深化主题。

整体赏析:

整首诗层层铺垫、层层递进,从“微雨”“暮钟”的背景写起,逐渐深入写到船帆、鸟影、浦树、海门,再至送别之情的喷涌而出。诗人运用烟雨朦胧的景象营造出离别的凄清氛围,同时将内心情感渗透进自然景色之中,情景交融,哀而不怨。尤其是末联以“沾襟比散丝”巧妙地将雨丝与别泪融合,使得全诗浑然一体,情感自然流淌,极富感染力。

写作特点:

诗作选材独特,以暮雨送别为题,别具一格。通篇采用移情于景的手法,使自然景物富有情感色彩;语言精炼含蓄,情感婉转深沉;构思缜密,首尾照应,画面感极强而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在景物之间营造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使得离别之情在不言中愈发深重。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写诗不仅要善于抒发情感,更应善于借景达意,通过细致入微的写景表现内在情感的层层递进。诗中流露的惜别情怀和对远行友人的关切,也体现了古人珍视友情、重情重义的精神风貌。人生中虽有聚散,但唯有真情,能如烟雨般绵长、动人。

关于诗人:

Wei Ying-wu

韦应物(约737 - 786),京兆长安人。青年以三卫郎事唐玄宗,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安史之乱后,开始静心读书,应举中进士。其诗集有《韦苏州集》,内容包括关心民间疾苦、表达忤时愤世、描写田园景物等,其中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为有名,尤为后人传唱不绝。

Total
0
Shares
Prev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chu fa yang zi ji yuan da xiao shu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韦应物 赏析:

Next
「滁州西涧」韦应物
chu zhou xi jian

「滁州西涧」韦应物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